试范鉄模用铜铸
绍熙定三范铜稀
南宋《绍熙通宝背定三》篆书铁范铜钱赏议

绍熙通宝——南宋光宗赵惇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铸币。绍熙年间铸有元宝钱和通宝钱,其中通宝钱篆书钱文直读,背穿上“定”字,为铸钱监名;“三”,表示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所铸造。绍熙定三,有形制如折二和折三,之前诸谱载均为铁钱,同载铜钱皆为铁母,甚为珍贵。
那么,在绍熙年间,“定三”钱有没有普通铜质品呢?我们是依据之前的谱载为准,还是以所见之实物为准?不同的理念和出发点,其结果当然不同。食古不化,以前谱判天下,后出当然无一为真。而以实物实证定真赝,则不断会有前人未见之品陆续现世,不断补充钱谱之缺。
事实正是后一种情况。近年来,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不断有失谱之品新出土而现世公见。这其中包括“绍熙通宝背定三”之铜钱,或称铁范铜新见出土。绍熙通宝篆书背定三铜钱,近年已见多枚亮相,由最初的不认到目前基本上得到泉界认可,也是经历了一番不大不小的折腾,方才逐渐归入正列。
上手开眼,察本品之貌,锈色包浆纯真无邪,东北罐装窖藏出品,钱体耄耋,皮壳贴骨,瘢痂老旧,质色盎然开门,疑之无理矣。本品为折二形制,径约27毫米,重近6克有半,铸制规整,边圆廓正,地章平整,穿口干净,显示其官炉本色。反复察之,此品厚度有限,钱文非深竣挺拔笔划纤细,故,其非为铁母,而可肯定为铁范铜钱。
历代某些年号钱,以鉄为主铸材质,然,在正式铁铸之前,通常都会用铜浇铸少量样币,以检验范模品质,范铜钱出模质量过关,方才可大量铁铸。这也是因为铁之流动性和可铸性差于铜之故。正因为铜乃试样范钱,并不进入流通,故其铸量相当有限,铸品多做回收处理,以致遗存不丰。有些年号的铁范铜,可达藏匿千年不出现,由此也解释了为何某些铁范铜钱反倒不如鉄母钱出现早,或者较之铁母遗存更少的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