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珍《宝泉局咸丰重宝伍文》铜钱展赏

(2012-08-20 07:20:34)
标签:

咸丰钱

中国历史博物馆

货币贬值

面值

袁大头

分类: 明清

 咸丰铸钱千钟类  沙里淘金觅稀罕

清珍《宝泉局咸丰重宝伍文》铜钱展赏

清珍《宝泉局咸丰重宝伍文》铜钱展赏

     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时长虽然仅十一年,然而却是中国方孔钱铸量最多,面值最大的的一个时期。中央和地方铸局多,而至种类及其繁复,据统计,仅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咸丰钱就多达九百余种。尽管如此,事实上这还未能全部囊括咸丰钱的全部,由此可见一斑。

    咸丰年由于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货币贬值,不仅大量铸钱,其面值也越铸越大,短短十一年经历了由小平钱到当千大钱的嬗变。在这一期间,第一种大面值的咸丰钱,是面值当五(包括五文)钱,然而这种当五面值的钱刚铸不久,货币贬值加剧,新的当十钱很快便开始铸行直至当五十、当百、当千大钱陆续问世进入流通。这就使得当五钱成为咸丰钱体系中的一种过渡品种,并由于铸期短,进入流通极少,有的品种甚至试铸后没有进入流通即停改铸当十钱。因此,咸丰当五型钱,存世量稀少,在诸谱之中,皆将其列为咸丰珍泉,收藏价值较高。

    基于此,今日特将本人早年所藏之一品“咸丰重宝背宝泉伍文”由帐中调出,遣上博来,展示其貌。本品乃传世之品,黄铜材质,百五十余年之遗存,可见铜色熟旧,包浆已成,品相甚端,开门见山。其铸制规整,字廓深竣,边圆廓正。然钱文书写相对而言,并不端美,此可能也与此钱为快速迎合需要而制铸有关。但是,此书意却正是此钱之特点,若过于端美书意,反倒有疑矣。

     此钱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所获,那个时候,只是喜欢,并未把收藏全当成一回事儿刻意为之。偶见品好者,觉得好玩儿,即可花个二、三元买下,再贵点儿就不敢要了,囊中羞涩,记得我八二年第一篇论文在上海社科期刊发表后,得稿费25元,那差不多半个月工资了,除了论文发表的喜悦外,额外收入,也颇感欣喜。当初,袁大头也就不足十元一枚,还没怎么当回事,在工资只有几十元的时代,五元十元都不是小数,很多时候见到了还舍不得花钱去买下。今天看来,缺乏眼光,然,那个时候亦可以理解。因为,收藏观念的树立,是一个过程,由觉得有趣,到喜欢,再到酷爱,再到刻意,这便是很多人走过的收藏之路矣。


清珍《宝泉局咸丰重宝伍文》铜钱展赏

清珍《宝泉局咸丰重宝伍文》铜钱展赏

清珍《宝泉局咸丰重宝伍文》铜钱展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