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见罕品《洪化通宝背五厘》大型样钱赏考

(2012-07-14 07:41:41)
标签:

桂阳

兴朝通宝

洪化通宝背五厘

吴三桂

大钱

分类: 明清

 洪化谱见皆小型  大钱罕品有幸存 

创见罕品《洪化通宝背五厘》大型样钱赏考

创见罕品《洪化通宝背五厘》大型样钱赏考
     化通宝——清初三藩钱之一。此钱是在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在贵阳袭号,改元洪化(公元1679—1681年)时所铸之币。

    洪化通宝钱,之前入谱者皆小平形制,有背纹字,如日纹、工、户等。其中,背一厘(之前曾发上博展赏)为其品系中的珍贵品种。所见长期未见有大钱出现。这是不是意味着,洪化通宝就压根儿没有铸小平以上形制的大钱呢?其实,这并不能断言,尽管之前我们没有见到大钱面世。

    历史尘封,泉事难料。所幸,就有令人想不到之事出现。此事者,乃本人藏之一枚“洪化通宝背五厘”大钱。由于诸谱不载洪化有大钱,故,就让我们针对本品赏议一番,以证其之有无。

    展目此钱,包浆锈色已然表明,其锈色深固,浆皮紧裹,已成甲胄,硬可抗刃;其黄铜材质,偶露精良;仅就锈色包浆一项察之,此钱已然开门,难以从疑。

    再进一步,看其铸制,可谓铸工精到,边圆廓正,地章平整,尤见字廓深竣挺拔。钱文楷书,端庄而遒劲,笔锋犀利,笔道颇见书法功力,盖非常人可为。其钱体厚实,量足重满,重量已达38克余。实乃官炉正铸之品。

    通过以上描述,结合图照观之,显而易见,此品洪化通宝背五厘钱,就钱体本身而言,疑无可疑。以其钱体铸制特征看,其绝非凡品,只有精铸之试样钱方可具如此之品相矣!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议论,洪化通宝钱,是不是有可能试铸此超制五厘大钱。

    首先,我们确实找不到有史记载,洪化钱铸过大钱。因此,我们的方法,就只能是在前述基础上,即判断其品本身锈色包浆,材质铸工等无可疑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旁证去推论其实,也就是说,去实证之。

    其次,我们可以首先通过入谱之品“洪化通宝背一厘”的存在,推定洪化通宝铸一厘以上大钱之可能。也就是说,既然,已经铸“一厘”,那么这种以“厘”为等级划分的钱制基础即已确定,无非看后面铸或不铸,铸量多少而已。这便是“五厘”等级可能实铸之基本而合理的推定之一。

    再者,我们回头审视整个明末清初的非中央政府铸钱,背以“厘、分”为单位的各钱比比皆是,如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背厘——五厘、一分”、孙可望铸“兴朝通宝背五厘”、南明“永历通宝背五厘”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所有这个时期的地方政权铸币,背以“厘、分”纪值,乃是一种普遍的做法。而这些“五厘”除兴朝通宝背五厘直径达折五大小外,其余皆折三大小。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本洪化通宝背五厘直径达到45毫米,有违这一时期的“厘分”钱制,故而有疑。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厘分”纪值钱,同时也有相同纪值,但大小不同的现象,如吴三桂铸的利用通宝,其“一分”纪值,大小就有几等,还有入谱的特大型背“一分”钱。而同样是吴三桂铸的“昭武通宝背壹分”直径却又只有折五大小。因此,这一时期,或者说吴三桂铸币体系中,同一纪值钱,直径大小不等,未有定准,是其自身钱制所决定的。由此,我们便不难看出,当吴三桂之孙吴世璠铸洪化通宝钱时,依习铸或者试铸非标准大型背五厘钱,就在情理之中了。

    综上所述,这枚“洪化通宝背五厘”大钱,从多个方面判定,其解通理,并无突出疑点。其应该是实际试铸之品。其之前长期未能发现,可能因其为试铸品,数量极其有限,遗存罕少所致。而经不断检索,至今尚未见到与本品相同之钱出现公见,故本品乃为首发公见之品,极为难得。此钱有幸存世,为洪化通宝钱增添了大钱品种,可补其缺,亦表明了洪化钱大型品种的客观存在。

    以上略考论之,据实物而论,其理可立否,诸位皆可议之斧之矣。  

 
创见罕品《洪化通宝背五厘》大型样钱赏考

创见罕品《洪化通宝背五厘》大型样钱赏考

创见罕品《洪化通宝背五厘》大型样钱赏考

创见罕品《洪化通宝背五厘》大型样钱赏考

创见罕品《洪化通宝背五厘》大型样钱赏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