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代珍《至宁通宝》折二楷、篆银质对钱——再议众多脱谱钱之脱谱原因

(2012-06-03 07:30:05)
标签:

中国

至宁通宝

古泉

银钱

重宝

分类: 辽金西夏元

金代珍《至宁通宝》折二楷、篆银质对钱

——再议众多脱谱钱之脱谱原因

金代珍《至宁通宝》折二楷、篆银质对钱——再议众多脱谱钱之脱谱原因

     代卫绍王至宁年间(公元1213年5月-9月)铸至宁元宝、至宁通宝、至宁重宝钱。至宁钱因至宁年号使用超短,其铸期不足半年。因此,其铸币量极小,史来皆述至宁钱珍,尤其是至宁元宝折五旧见仅见一枚,曾入旧说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列。

    而至宁通宝和至宁重宝钱则在过去长期未有现身。直至近年来随着东北大地建设掘地和意识复苏,至宁通宝和重宝钱才相继出土或者现身。至宁钱过去罕见或者不见,与铸期短铸量少而致遗存量亦少发现迟直接相关,而并非又是南方某些人妄说的臆作。

    在新浪博友“北国盈泉”、“阿骨打保机”等的博客上均已先后展赏过数品不同形制、材质和品貌的至宁元、通、重宝钱。同时,网展亦可有偶见,但是仍十分稀少。

    而“至宁通宝”钱,李卫先生在其《辽金钱币》一书中,首次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披露至宁通宝折二篆楷对钱。出土于黑龙江,因李卫先生时个人所见,故称极罕,可以理解,乃属正常。

    至宁钱本人亦有藏,虽然品不全。其中,原来藏有一品“至宁通宝篆书折二”银钱,出于黑龙江辽金故地。后于年初意想不到的在南方某民国藏家后裔处得到“至宁通宝楷书背巨星折二”银钱一枚,两钱遂成篆楷一对。今日特将此两钱上博展赏。

    两枚篆楷银钱,可见其包浆黝黑,自然纯真,钱体耄耋岁高,实无可疑。其铸制精整,廓正边圆。两钱钱文书法,一如金代铸币之美书传统,篆正楷俊,力作钱书,十分悦目。诸般俊颜精体,开门即见莽莽兴安之岭矣。

    目前而言,至宁通宝篆书钱,皆见光背。而楷书钱,则除光背以外,还有背纹式。其中,有“背星月纹”,也有“背星纹”。其“星纹”较大,乃为特点之一。本品则是“背星纹”式。

    由此两银钱之包浆色质可见,略有差别,其中篆书钱包浆是为地道东北品色,而楷书钱则因长期于南方环境之中,色质略淡,钱体光滑度略差,这应该都是南方环境的特点所致。不同环境中生成不同包浆,千姿百态,这正是收藏古泉的魅力之一。

    言及于此,不免又有一番感叹。本枚至宁通宝楷书折二银钱,出土或者传世应该甚早,至少在民国时期即入那位民间普通藏家之手。然而,因其为民间普通藏家,与当时的京津、上海、苏杭等若干泉界名家大家相隔甚远,其时资讯发达程度又与今日有天渊之别,因此,其极难为聚集于这些大城市,且又每每著书立谱的名家们所见,结果便必然是“养在深闺(民间)人(名家)未识”,未识则失去入谱之机会。此,正是若干辽金钱币或者之前的很多古泉珍稀品种长期未能为世人所识、未能入谱之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显而易见,我们哪怕稍微认真思考和分析一下,即不难得知,那些脱谱钱,所谓“孤品”、“仅见”钱,皆是由著者个人所述所判,其说其判不管正确与否,影响力却是与其名气大小成正相关的。我们知道,历代以来,凡著泉谱泉书者或者立说者,绝大多数都是聚集在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北方是京津地区,南方则是在江南一带(曾几何时,江南泉家掌控了中国泉界相当的话语权,这也是自清代民国以来的历史背景和时空特点所造成的)。

    地域的时空特点,特别是受个人眼界阅历以及时代背景等客观时空条件的限制,其结果便是有许许多多泉品早已出土并藏于民间,但是却没有机会为世所知。如此简单的,低头用脑稍作思考即可得到的答案,却为不少今人所无视,动辄某某泉大珍某某泉没见过,不可能再有真的,所见皆伪臆云云。这种情况,我们剔除那些心里明白但睁眼说瞎话,力图通过否定他人所藏乃至否定天下之珍,以保住自己藏品珍稀度的失德鸟人不说。就其普遍情况而言,说其为当代中国泉界之不幸,似不为过矣!


金代珍《至宁通宝》折二楷、篆银质对钱——再议众多脱谱钱之脱谱原因

金代珍《至宁通宝》折二楷、篆银质对钱——再议众多脱谱钱之脱谱原因

金代珍《至宁通宝》折二楷、篆银质对钱——再议众多脱谱钱之脱谱原因

金代珍《至宁通宝》折二楷、篆银质对钱——再议众多脱谱钱之脱谱原因

金代珍《至宁通宝》折二楷、篆银质对钱——再议众多脱谱钱之脱谱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