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精美之铸
泉史顶峰之作
《阜昌通宝折十》篆书、楷书光背、巨星对钱

阜昌通宝——金代伪齐刘豫阜昌年间(公元1131—1137年)铸币。其先后铸有“阜昌通宝”、“阜昌重宝”钱。鉴于阜昌钱铸制特精,加之过去长期以来金代其它年号钱发现甚罕,故泉界共识伪齐刘豫阜昌钱是中国钱币史上精美度不让王莽、赵佶钱的又一美泉。虽然,泰和钱以及后来发现的金代若干铸币如天眷、元光、兴定等钱,铸制一样精美,阜昌钱不过乃金代美铸之一,然,鉴于其属于发现很早之金代美泉,知名度和美誉度皆更深入人心,故,今将其比喻为金代美铸之代表,也仍然不虚其名矣。
阜昌通宝钱,为真书、篆书二体铸制之对钱,历现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对钱,属于发现最早,乃泉界普遍知晓之形制。折十大钱却发现很晚,尤其是篆书折十。在之前的相关离今较近的钱谱中,也仅是见楷书折十一品。
阅2009年底出版之李卫先生著《辽金钱币》一书,其中对此钱有过专门描述,其曰:“近年笔者曾亲睹过一对阜昌通宝折十钱,出自吉林公主岭辽金信州遗址。该对钱,文字秀美,笔意连贯制作甚工,风格与其它阜昌钱亦相合,信为同期官铸之物。”
该书同时提到,华光谱编《中国古钱目录》上载一品阜昌通宝折十光背楷书钱,钱文风格与阜昌钱不类,故应判为后人所铸。本人细察对比,确实有别,愚见倾向于李卫先生所言。
显而易见,虽然目前阜昌通宝折十楷篆对钱,已然非罕极,之前已见博友北国盈泉展示阜昌通宝楷篆书折十对钱包括一品背巨星铅锡钱,还见博友阿骨打保机展示阜昌通宝折十背巨星银钱一品,还有其他泉友也偶有枚展,这些展示品,皆为开门大美。然,尽管如此,此形制仍然所出稀缺,殊为难得,其属于金代精美之珍泉,其名仍实矣。
本人有幸获藏此楷篆精美铜质对钱,其中,还有楷书折十背巨星铜钱一品,更是难得(另银质楷书光背折十一品,同范,此次未展)。但见,三钱钱文美书,秀丽端庄,神韵非凡,其书如纸上之写,楷书钱更有徽宗遗风。其铸制之精整,字口穿边廓高凸之匀称,几乎无懈可击,难寻瑕疵,如此这般,我们不能不叹服金人高超之制钱技艺。
三钱均出自故金之地,得之先后不一,楷书一品熟坑传世,篆书和楷书背巨星二品,亦具生熟坑貌,其钱材质泛红,虽无绿锈满身,然其包浆淳厚,真实自然,乃黑龙江之特有冻坑锈色之一。钱文制式、包浆锈色,诸般貌相,眼光之及,门开莽莽兴安岭立见。
此外,根据楷书折十背巨星纹来看,其钱文范模与光背折十相同,仅是增加了背星纹,因此,篆书折十是否也有背星纹式存在,因目前未见有出公展,不敢断言,然以其推论,篆书折十也有可能铸有背星纹之式。若真有,当更为完美矣。
金代铸币之精,今天随着其它年号钱的纷纷现世,已然真正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如彩虹,横跨金代诸帝号时空,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不输汉人的高超铸币技艺,而且也将古泉铸制的美学价值推上了又一个高峰。一句话,金代铸币是中国泉史上的一个将“书法”、“制模”、“浇铸”和“打磨”四道主要工序做到极致和完美统一的最美妙时代。
今将此三品美泉,遣上博来,焚香一炉,好茶美酒,共赏故金月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