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银钱终见天
此版银铜互印证
南宋罕见《赵宝重兴背當三》银钱赏议

我于去年5月15日曾就赵宝重兴(亦有读“兴赵重宝”、“赵兴重宝”)钱发博文《首考《赵宝重兴背当三》版式或真伪》一文。文章就赵宝重兴钱的版式问题,做了一点探讨。这主要是基于该钱谱载和后来又出之钱书意有别版式不同之故。就谱载(参见华光谱编《中国古钱大集》乙本)一品之拓图和网展相同版式钱究竟是不是唯一,其它与之书意有所不同者,是否为不同版式之真品,还是需要进一步实证方能盖棺。文发后,有博友跟贴不以为然,认为其自己所藏方为真品,其说不出任何理由,自然其意见也就不值得去重视了。
然,天下泉事,莽莽苍苍,历史长河,积水如海,我们未知之情,实在还有太多太多。今年初,侠迹泉踪,不经意间,偶得一枚银钱,不看不知道,一看倒还惊了一下,何泉竟然令愚侠吃惊?答曰,乃为“赵宝重兴背当三”银质钱是也!不仅如此,此品银钱乃为与我所发之两品铜钱同一版式,且出土地天南地北。赵宝重兴背当三铜钱两品,均为我早前于南方湘桂一带地域获得之南生坑品,而此品赵宝重兴背当三银钱,则是于东北地区所获。仅此一点,毫无疑问,先前有些疑惑,得迎刃而解,豁然开朗矣。
察本品银钱,展目之间,其黝黑银质包浆紧裹钱体,浆厚紧实,色泽典型而自然,铸制精整,图照可鉴,黄忠出战,乃城门大开,无需赘述。其钱文书意形式,正是与我发(包括博友阿骨打保机前所发)之铜钱书意完全相同,实乃同模同范,不同材质铸就。可见“兴”字书意之突出特征。
显而易见,本品银钱出山,且与铜钱南北千里相隔,同模同范,已然相互力证:赵宝重兴背当三钱,确有此钱文书意版式存在,无需再为有疑。不仅如此,反倒是谱拓之品版式稍令人生疑,何故?乃为谱拓品极少见,且钱文欠端,甚至有省笔现象,这与宋钱基本书意显然不太符合。两版一对,书法品质差异,一目了然。
写到这里,之前的想法再现脑海,即“赵宝重兴背当三”钱,谱载曰“传为南宋末年抗元将领所铸”,一个“传”字,表明了此钱究竟铸于南宋末年还是北宋末年,并无十分确切的说法。事实上,之前泉家考释应该是根据“赵宝重兴或兴赵重宝”的钱文来推论的,这是因为,临安陷,南宋灭,宋旧将,图兴赵,乃顺理。
据此,结合此钱此版于东北地域银铜皆出之事实,则,其也有可能为北宋最后时期铸就,其钱为金人掠北而去,尤其是银钱乃为赏赐类礼钱。如此,有人可能要问,我之两品铜钱为何出于南地?答曰,本人所获之一个狭窄南地之域,乃汉唐以来北方连通南方至沿海的重要水路商埠,其兴盛千年之久,此地遍出各代铸钱,亦是全中国目前为止仅有的多出南坑辽金钱之地(顺便提及,暂不多言),此一解;而另一解,则可为延续之前所说,南宋末年抗元宋将所铸,其钱当为元军所获,后照样掠北而去,以致于遗存北方至今。
然而,我目前认为“赵宝重兴背当三”钱,不能排除北宋末年所铸,且为官炉出品,非抗金(或抗元)将领所铸,其理由乃为,发现银钱,而银钱之出,非为临时,而为正式。既然正式,则非官炉而不可为矣。总而言之,赵宝重兴钱,因无史籍明载,全凭后人望文生义,而得结论。其铸时铸地铸者,实在还有较大考释空间。
尽管该钱的铸期铸者尚有待今后继续深入考释,然,这并不影响“赵宝重兴背当三”钱的历史真实性,其钱近年不时有出,早已非谱曰那般极罕,然仍非唾手可得之品。尤其是银钱,尚不见网展,目前堪称极其罕见,更为难得。同时,不排除还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