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形制又添宝
折十大钱再一枚
五代珍《天成元宝》折十与小平暨母样钱赏议

天成元宝——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年间(公元926-933年)铸币。其钱文隶书,“元”字作右挑。史载明宗废铝锡铸造的劣等钱币,以铸成“天成元宝”。历谱称之,铸制工整,乃精妙之品。其实,这仅仅是相对而言,天成钱在五代钱中,只能算铸制较好的钱之一。所谓精妙之品,愚见以为誉之为过。
天成元宝钱过去因发现罕少,历谱所载天成钱,皆为小平形制,且罕量,未见版式之分。其中,见近年华谱《中国古钱大集》载拓三品,定一级,价值甚高,实也为延续旧谱之说。
由此一来,天成钱究竟是仅仅小平一种形制一种版式,还是有多种?,之前年份,因确实未见它出,天成钱只有小平一式一版之前人及其谱批断说,便几乎成为定论而盖棺。后见它出,皆斥其伪,愚顽陋习害人羞祖,其伤颇深矣!
然而,历史之事浩如烟海,无人能窥其全部,只能随着历史页面渐自翻开,方才可又得新知。近两天,博友“北国盈泉”上博展赏天成元宝钱,其不仅有小平数枚,还首见折五形制;后又见博友“建国通宝”上展天成元宝折十大钱和小平。由此,天成元宝钱一举突破一种形制一种版式之陈见旧识,此乃泉界幸事,中国币史幸事矣!
为此,当再次接力唱和博友(去年曾发上博《天成元宝》特大钱,其可能为辽铸聘享钱,亦可能为天成年铸钱),将所藏天成元宝折十大钱和小平钱两个版式,以及银质小平和一枚母或样钱一并发上博来,进一步赏议此泉。
首先,展目天成元宝折十大钱,该钱南坑之生坑品相,我获藏时间不长,亦说明其出土时间尚短,为防蛙见幼识尤其是满足那些仍坚持“真品烂相”观点之人的需求,我尚未做锈色清理,是故所展乃原汁原味出坑之貌。但见,其锈浓烈厚黏,锈蚀较重,绿锈红斑如甲胄披挂;其铸制来看,方圆廓正,尽管钱体不厚,然面文字口和穿边廓皆较深,与小平铸工相当,规整有加;其钱文较为粗旷雄浑,与小平钱书意风格一脉相承。凡此种种,已然无需多言,一句话,乃为好钱!
其次,本品的锈色包浆特征,与博友《建国通宝》所展示之天成元宝折十钱坑口不同,锈色不同,锈蚀程度不同,形制钱文则一样。同时,另见《华夏收藏网》网展另一枚天成元宝折十,其生坑品相,锈色老道且自然而深重,活脱脱一枚真品好钱,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其竟然被网管打上“工艺品”标签,其荒唐至极,真真令人啼笑皆非。
显而易见,天成元宝折十,至今已经出现数枚,各种不同坑口锈色,而又在钱文书意形制一致的情况下,一切已经昭然,我们无需再翻老皇历,无需继续坚持长期以来那种认谱不认物之愚顽陋习,我们可以放松地依据这些无可置疑的实物,力证天成元宝折十钱,史铸之实,遗存之实矣!


下图为天成元宝小平钱,此乃南生坑出品,与上述折十大钱非为同坑,其锈偏蓝,重锈裹身,侵入钱骨,有一定程度锈蚀。然,其字口鼓凸,钱文清晰有加,铸制亦规整。边圆廓正,地章平整。从钱文看,本品的字体笔画较细,请注意与后面另一枚区别;同时,其“成”字较长。因此,愚见以为本品乃为其主要版式,即“细字长成”版。版式解读恐不甚准确,暂且做此释读。


以下之品,也为天成元宝小平钱。其锈色又是另类,乃出于北生坑之品相。其大部蓝绿锈裹身,红斑锈点缀。深重之锈色,如甲如胄,耄耋之相,傻子开门。本品是另一种版式,其与博友“北国盈泉”所发的其中一种同版式。这一版式与前述版式不同之处在于,其字笔画较粗,“天”字顶上外廓内缘,收笔捺与上穿廓略有粘连,是为顶天立地;同时“成”字整体较短。是故,愚见以为,此为“粗字短成”版是也。


以下为上面这枚“粗字短成”版铜钱的银质同胞钱。其背错范,银质包浆纯真,钱体工整。乃为北坑所出,殊为难得。此不再多言,看图即明。银铜同模,包浆质感不同,当力证其真矣。


以下之品,当有所论证。此钱铜质泛红,乃为熟坑之品。但见,露铜之处,铜色熟旧,面背地章,包浆淳厚,自然紧实。经镜下详细观察,其包浆乃无可置疑。可以认定其非贼伪之作。
抒睛展目,本品直径和厚度皆大于上述三品铜、银小平钱。其字口深峻挺拔,形制规整,钱文较为纤细,所有笔划之间,不见任何粘连,间歇较张,凡此种种,皆与上述小平钱具有较大区别。
因此,愚见认为,此钱可得二解,首先其肯定非折二形制,无需再加说明。其一,乃为铸母钱(铁母?因未见铁钱,尚难定夺);其二,本品是为另一种类,即:小平大样。后者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原因是若为母钱,还感到略薄了一些。总而言之,有鉴于各时代,皆有铸样母难分,样母功能互替之现象,是故,我暂且标以铸母钱待之,此绝非妄自夸大,仅一种倾向而已,不代表盖棺之论矣。




综上所述,天成元宝钱,目前所见已经现世标准形制计有小平、折三、折五、折十等四种。唯独尚未见到折二形制。按照已经出现的形制序列来看,应该有折二型存在。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可看到其折二出现。如此以来,加上我去年所发的一枚特大天成元宝钱(根据裴元博先生过目,认为其乃辽铸聘享钱,其性质当还可进一步认识),天成元宝的绝大多数形制已经出现,如此,可以大补之前诸谱之缺,今后,如果还有著谱者无视此事实,那么,不管其书名是大集、典集、全集、专集,皆属于跛脚之残著也!
这里顺便提及,一直以来,我总觉奇怪,天成钱似乎总是和辽钱一起出现,从我的集藏实践来看,天成钱多出东北地区,同时,我的南坑钱亦在我自己所知的南方某省中国唯一出辽金钱的地域与辽钱共同出现。这是比较奇怪的现象,愚猜是不是因为后唐与辽交往特别密切(后唐明宗李嗣源乃非汉人,是北方少数民族部族人氏)天成钱大量流入辽地所致?不管怎样,其后面应该有某些独特的未知故事。我想,随着各种相关文物的出现以及研究的深入,某些待解之谜一定会有所解的。
以下之品,为检索网展所见的另一枚《天成元宝折十》大钱。此钱锈色包浆纯真有加,当无疑问。只是网管将其打入“工艺品”戳印,让人唏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