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炉出厚样 再炉逐减重
南北朝《两铢》初铸厚重样钱展赏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永光年间(公元465年),宋废帝刘子业铸行了重仅两铢的“永光”钱和“两铢”钱。两铢钱入谱之品,皆为菲薄粗率,如其两铢之重。
古一铢,折合今约0.67克左右,因此,两铢之重约为今1.34克。由此可见,后世所见两铢钱之重量通常只在此重量上下范围。是故,两铢钱以其不足20毫米之径,重量不足一克半,则显其钱体菲薄,当为自然。
两铢钱入谱可见两种版式,其主要区别在于“两”字写法的差异,一版为“两”字上部出头,另一版则为正写平头。我姑且命名其为“出头两”和“平头两”。
然,今展本品,较为特别。其中,本品为上述两铢钱所见之两种版式之一,为“出头两”。然而,此品重量与上述通常所见甚为不同,即,其直径达20毫米,尤其是重量竟然达到2.83克,相对彰显厚重,亦大大超过标准两铢重量一倍余。是故,可略叙之。
但见,本品钱体绿锈满身,露铜之处,其材质略红,当为青铜。其铸制亦好亦差,好者,钱体厚实,穿廓规整;差者,钱体铜凸铜刺密布,穿与轮边皆未修锉,乃为原始出炉之品相。同时,可见钱体正面下方轮边铸柄尤在。综其所貌,辩证思考,尽管其有部分锈皮剥落而露铜,然,此钱并非后仿,当为开门之品是也!
稍有泉识眼界者,皆可知晓,历代古泉,往往在开炉正式鼓铸之前,皆要铸样,以检验模范标准质量。如此,这才有了古泉中的一个最为泉家企求珍爱的品种,即初铸样钱或者开炉钱。而初铸样钱或者开炉钱,与正式铸行之钱,最大不同,即在于其往往钱体厚实,直径略大,其不仅用材足量,往往还高出真用品。一句话,初铸样钱,因其乃样,并不发行流通,是故并不讲究浇铸用材之标准量,其品质重量等自然较之正行用品为佳。
有鉴于此,此品相对厚重之两铢钱,可谓初铸样钱性质,否则,其重量难以解释之矣。两铢钱因其铸行时间短而遗存不丰,乃为中国古代“铢钱”中的珍贵品种之一,在大量的“铢钱”中,其都独有特点,非常值得收藏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