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大,德亦大。识唯实,名亦实。
元珍《大德元宝背四出》大型银钱赏析

大德元宝——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币。“大德”钱,史因西夏和元皆有大德年号,并各铸大德年号钱。早期谱著载,皆为大德通宝钱。大德元宝钱史未载,前出极罕小平,大钱不见。
至2005年中国嘉德以22万元成交价拍出一品极厚重“直读大德元宝大铜钱”(直径51毫米,重70.5克,此重量为网上资料载曰),泉界方才公开知晓大德元宝有至少折十大钱之存世。关于此大钱,锈色铸制等难以生疑,是故泉界诸路神仙皆认其真,始有著论论之而被进一步认识,因其直径超过50毫米,比通常折十钱为大,故也有泉专称之为开炉大钱。
是故,关于元铸大德元宝开炉大钱(我趋同开炉大钱一说),在此已无更新更细之续考必要。而仅针对本品银质大钱叙述一二,以助品赏。
本品,图片可察,乃为银质铸成。老银之典型包浆彰然,间发五彩,黄忠廉颇,甚为雄峻,一眼门开,山峦叠嶂。但见,钱文浑厚遒劲,边缘穿廓粗犷,其中钱背更具雄浑,穿四出,与较宽厚之缘一道,北方民族彪悍之风跃然其上。总观此钱,大气磅礴,似如辽钱般确将蒙古大军之横扫之势表现得淋漓至尽,其文化含量颇高,实为上上将军之品矣。
后附中国嘉德2005年高价拍品图照。在此值得提及的是,该大铜钱,从形制到钱文,皆与本品最大趋同(同范,只是银铜材质不同,难免会有细节差异),银铜可为互证,表明其史铸之真实。然,网上资料载,嘉德拍品铜钱直径与本银钱相当,但是,重量则相差较大,竟然比相同尺寸之银钱还重16克左右!这是怎么回事儿?其只可有三种基本解释:一是此铜钱缘更厚至重;二是此铜钱肉厚至重;三是所谓重70.5克,乃是笔误。当然,在这三点基本解释之外,可还有另一解释,那就是有意公布错误数据,或防伪或以此伪数据达到排斥其它持有者之目的,此在当今可并不为稀罕事,亦有所见识矣。
同时,我见有公开学术刊物发表之论文,对此钱描述亦只是根据嘉德公布的直径和重量两个指标,可见几位专家学者皆未见此钱实物。故此,见过此大铜钱实物者,不外乎嘉德有人和买卖双方,其余皆根据图片和嘉德公布的数据,皆未能有真实的上手全面了解。最为遗憾的是,竟然未见一位专者质疑其重量。
我大胆在此粗陋一说,察嘉德公布之大铜钱图照,从穿透过底板的影子来看,此大铜钱,并非大厚,如果按照其直径和银钱相当,那么以银比重大于铜来看,其铜钱要达到70余克,必然要比此银钱厚度厚约至少四分之二,或者近半!即其厚度,将达到至少7毫米,甚至还有余,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从其图照的穿口和侧面透过之光影来看,其实难达到7毫米之厚度矣。此乃顺便一析,毕竟未能上手,也只能算是猜测,难免有误。诸位看官可自一鉴。
总而言之,尽管出现同范银铜钱厚度重量差距很大的奇怪现象。然,皆无法否定此枚大德元宝大银钱之真与实,这是确定无疑的。最后再贴一品亦今所能检索到的另一品大德元宝大银钱,其直径重量据持有者标示与本品相当,仅是包浆不同。更可证明亦能说明某些问题矣!




2005年中国嘉德拍品:时以22万元成交,已属高价。国内泉界各路神仙,皆认其真,这正常,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可察清晰图照,锈色形制诸般特征,确难以生疑。但是,由于其未公布厚度,是故,在51毫米径这个数据基础上,其达70.5克的重量,是否真实?此尚令人存疑,我们可以从穿口的光影来大致感觉其厚度,与银钱比,其能有7毫米左右厚吗?!所以,我疑其有意错误公布关键数据!或者真是笔误。若有一日,上手此铜钱,或者上手另品铜钱,证明我臆猜之误,当致歉谢罪!

以下为检索所见另一枚大德元宝大银钱,持有者公布的数据为:重55克直径5厘米。可见这一数据是与我所展这品一致的,同时,钱文和铸制风格也完全相同,包浆无疑,可以断定与所展之品乃同模之大银钱无丝毫疑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