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2011-12-03 08:33:45)
标签:

中国

雕母

祖钱

建中靖国

北宋

文化

分类: 雕母与母钱

 天赐神物!——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其名而观其品,信乎?幸乎?!

    非信,怎么可能?!

    然,天道莽莽,史事难料,谁敢言已尽晓天下泉事泉物?!

    一切皆有可能,唯实唯大!

    此展析,乃北宋珍泉《建国通宝光背》小平鎏金雕母祖钱一品。不信者尽可不信,还得依据实物,以泉道辨析之法,剖析其体,方可验明正身!

     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有“建中靖国”年号,其铸币建国通宝有篆书,楷书小平对钱各一。因建中靖国年号使用短至年余,是故建国通宝极为珍稀,长期以来有人认为其存世量不超过10枚(实为臆估),鉴于此,历来泉界皆推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

    这里,观其图照品貌,稍有泉识者,皆已看出,此品非铸品,乃为极其明显的手工雕刻之钱。这里,不悉数细致描述,仅就几个关键点做叙述辨析。

    首先、本品图照中所显现黄色,非黄铜色,乃为鎏金确认,显微镜下灿烂黄金之光,非黄铜色可比。然,其鎏金已经斑驳,显微镜下,其鎏金层既有剥落,亦有被包浆覆盖。此现象,就绝大多数年代久远,且又入坑入窖罐的鎏金钱来说,是为普遍现象,此只能表明其品之耄耋,非短时出品。反过来,亦正是其鎏金层的保护,才又极大减轻了环境对铜质钱体的侵蚀,致使其钱体品相保持接近原始状态。此外,我们知道,大凡雕母,皆取含杂质最少之好铜,或精炼或以含金铜矿冶炼之铜,其质含金,是故,其品相必然更加完好。此至其疑点大减。

    其次、包浆特征。此包浆为一种密封罐装窖藏之包浆特征,有见较浅之绿锈生成,其浆紧附钱体,有的部分刮之尚可见其露出鎏金。事实上,本品亦确实出自庙地之罐儿(多余信息不再详述)。因此,结合鎏金和此方面包浆特征,此品之疑点进一步减少。

    再者、所雕刻之钱文书意,与建国通宝光背小平子钱之钱文趋同(雕母祖钱的钱文和子钱客观上书意皆有一定差异,考其书意,只需要观察其与子钱的书意风格是否趋同,而不能逐笔类比绝对相似度)。这主要是因为雕母有两重功能,一是呈样钱,二是用作翻制母钱之模,二者可同一,亦可不完全同一。

    第四、本枚雕母身上意外的保留了比一般雕母更为明显的雕痕,即见下图,在“建”字与“通”字之间的地章上,还留有较为明显的未完全铲平之几条浅棱凸(经刮试,此非包浆棱凸,而确是未完全铲平之剩下的痕迹),此突出显示了其雕之实,反而更显自然之态。这里,所谓雕母之雕痕尽散,只是通常所说之相对现象,事实上,只要是手工雕刻之品,雕痕是绝不可能完全散去的。因此,这一特征,乃为又一例证矣。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第五、从下二图我们可更为明显的看出,其高凸之字口和笔划转折之折角特征,刀斩刻直,异常明显。任何翻砂铸制包括失蜡法铸制皆无法形成此特征矣。此外,穿廓斜凸,笔直耸立,亦然刀斩。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第六、下图可见其边圆廓正,极其精整,轮边修磨恰到好处。钱体厚实,超过小平钱近倍。轮边锈色叠嶂紧实,残留鎏金层。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第七、下图可见穿口由两边修磨,于穿口内廓中间形成鱼脊棱,该“鱼脊棱”脊棱非锋利而呈倒棱角状,手工开穿并精修之迹象彰显,此乃手工雕刻之又一有力例证。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综上所述,本品乃为一枚真正雕母且为到代,几无多疑!从辅助信息来看,有些乃为我自己所掌握,诸如具体出土地点、购入价格等,这些信息必须结合实物一并纳入考析内容,增加辅助性证据。比如,制作这样一枚雕母,按照现代工艺去手雕,除了必须有品相极佳之临摹样以外,其在小块铜质上手雕,非如雕切萝卜,技术要求极高,成本相对亦很高,而你所获价格如何,即为主要辅助考析证据之一。

    这里,有人可振振有词曰:长期以来,好像泉界公认中国古钱雕母只发现最早为明代嘉靖通宝,再上朔,则没有见到,是故,此枚建国通宝雕母祖钱不可能!连子钱都极其珍贵,仅有数枚,你居然还有雕母祖钱,这可能吗,新仿老仿,唯此无它。进一步,有人便会再言,现代电脑制模而作,尽管其并未见过一枚真正电脑制模之工艺品赝钱,事实上,电脑制模以及机器冲压之所谓小平雕母与真雕区别巨大,其只能蒙初学者,我已经在早之一篇博文中有过详细辨识论证,此就不再复述,好者可去参见《机制冲压之伪小平雕母祖钱辨伪录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

    显然,上述言者,不过是将历史的认识做了绝对化的终结,某时之识,某家之识,当作盖棺定论,忘且了历史本身的繁复浩瀚和出其不意,后人的认识从来都只是相对时期的认识,历史学其实便是相对认识论之学,考古学即是发现之学,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古今中外从来皆是层出不穷。

    一句话,既然你承认自唐代以后,中国古钱进步到翻砂法铸制,那么,所有铸币便必有其母,进而必有其祖。而这些祖母级的稀罕玩意儿,难道都要规定在某个时间为后代某些人全部知晓?难道当时就都销毁了不成?既然某些极罕之试铸币能够保留千年于今,成为所谓名珍之一,进而出现公认之所谓“孤品仅见”,那么,怎又不允许或者不可能出现同样极其罕少的雕母祖钱遗存下来?!一言以蔽之,一切皆有可能!历史的实物乃为客观存在,由不得可能不可能这样的武断匪见左右。事实上,若要说无知,只能是我等后人。即使今天天翻地覆,出来许多过去未见之物,我们怎能保证再过百年就不能有新的未见之物从地下冒出来?要知道中国乃长期处于世界第一集团之古文明大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众多,祖先的创造力之巨大,不知创造了多少艺术品和各类器物,又不知埋了多少于地宫水殿之中,更不知还有多少我们未见未识矣!

    余不多言,本品铜质鎏金建国通宝雕母祖钱的发现,使我们进一步看真切了北宋时期铜质雕母祖钱的真容和工艺水准,其意义与在四川发现宋代木雕母一样重要。其不仅仅在于收藏价值巨大,更在于我们可以据此真正去窥探宋代的铸币工艺,去真正全面了解宋代铸币的全过程,从而感受祖先之精湛工艺和钱币文化的灿烂辉煌。此不妨预告,今后还有好几枚类似之宋辽钱雕母或者母钱陆续上博。

     需要在此指出的是,前不久展析的辽代寿昌元宝小平雕母祖钱,与本品类似,其同出一地一罐,至于为什么数枚宋辽元小平雕母会处于同一地罐窖藏之中,目前尚无法知晓,此也不必去推论,还是那句话,没有不可能,无非我们尚无法细知而已。作为年代差不多同时期之雕母钱品,其又都是以刀在铜坯上雕刻之物,其雕貌自然类同。其包浆亦然。无值得大惊小怪之处。

    最后,若诸君还发现有与此相同者,还望不吝相告,此先致谢。若还有君在报国寺或者潘家园乃至全国某个地摊上发现无论大量、中量、或者是少量与此品雕母一样之钱(包括本博已经上博的明代及其以前雕母),亦万望告知本人,真心求教,以便再行研考,去伪存真;而若证其伪,当虚心改过自新,此亦是于中国古钱研究之功德之举矣!

   

    以下图照为本人另藏之珍贵建国通宝篆书光背小平子钱。可见其与祖母之貌有风格上的趋同,然某些笔划已经有所变异。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北宋罕珍《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鎏金雕母祖钱展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