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宝折五称仅见
折十王品今又现
阜昌王品《阜昌重宝》楷书折十大型样钱
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宋徽宗、钦宗二帝北去,北宋灭。其济南府太守刘豫叛宋降金,于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被金人封为傀儡皇帝,时金太宗(完颜晟)册封其诏书曰:“今主豫为子皇帝,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国号齐,年号阜昌,初都大名府,后迁都汴京。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废其帝号,改封为蜀王。刘豫称帝八年,史称伪齐。
刘豫帝时,铸阜昌钱,并在泉界颇有知名度。阜昌钱为元宝、通宝和重宝三类。钱文皆为楷书篆书二体,成对钱。其钱铸制精整,钱文无论楷篆,书法皆为端美,乃承金代精工铸币之衣钵。
其中,阜昌重宝钱,标准品为折三形制,楷篆对钱。存世量皆不大,相对楷书存世略多于篆书,篆书较为珍贵。李卫先生《辽金钱币》一书中提到,有白铜大钱,较珍稀。而在马定祥先生《历代古钱图说》中,其曾批注曰:“阜昌重宝楷书折五型大钱,生坑,仅见。”。李卫先生书中称“尚未得见”。
然,经检索网络,发现此楷书折五大钱,早于2006年在中国嘉德“马定祥收藏中国历代钱币”专场拍卖会上预展,估价为四十至四十五万元RMB。嘉德撰文称此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发现于北方,马定祥以重金得之秘藏其钱。尽管其品相并不敢称道(见后附图,诸君可自鉴之),然,其估价甚高,显然有马定祥三字的品牌附加价值在其中,但是,因确属稀罕,故其价似乎亦为适当。此外,亦检索网见另品阜昌重宝楷书折五,熟坑(见后附图)。故,阜昌重宝楷书折五亦非仅见。
复回本展,题照品为阜昌重宝楷书折十型大钱,是为首见。其品包浆醇厚,生坑出品,绿锈红斑,如甲胄满身披挂,此等如斯美锈包浆,好钱矣!再观钱文,楷书阜昌,风格鲜明,一如既往。铸制精整,钱体厚重,字口高凸,深峻异常,拔地而起。其地章平正,穿边廓方圆周正。此等品貌,彰显金代铸币非凡风范,其堪称阜昌重宝王品,无法不断其为一枚典型之样钱矣。
通过本品,实物实证,只能由钱身自己说话。其表明阜昌重宝,除折五样钱以外,史上应实铸折十大钱,至少曾经试样。此亦符合金代铸币形制大小钱之多样性的客观事实。同时,此可预告,还因为此阜昌重宝大钱同出一坑的尚有崇庆通宝折十大钱,亦进一步证实其无疑。当然,了解情况之泉友亦须知,本品形制直径达48毫米,非已见之直径45毫米批量北坑精整多朝代之待考钱矣。同时,再检索网络,亦发现与本品大钱范式相同之钱一枚相佐证,只是直径和重量不知。
此等阜昌大钱,当得遣其上博,亮相于世,以添阜昌钱系列之品类,再现阜昌铸币之气势矣。
此为网络检索所见阜昌重宝折十大钱一枚:
以下之图系中国嘉德“2006年马定祥收藏中国历代钱币专场”上拍品,阜昌重宝折五,直径39毫米。此直径为拍品资料介绍所提供,有疑问。另外特点:字口平漫,钱体不整。或另版式?
以下为网见另一品“阜昌重宝楷书折五”,钱径34.5mm,穿径7.5mm,厚度2.6mm,重量14克。从图片看此枚钱乃熟坑,字口深峻挺拔,具备阜昌钱特征,应无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