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珍泉《元禄开珎背鸟一分》展宝

(2011-09-14 08:00:07)
标签:

裴元博

日本

钱币

楷体

珍泉

文化

分类: 先秦五代十国

 谁说国人不如倭  东瀛珍泉留中华

日本珍泉《元禄开珎背鸟一分》展宝

日本珍泉《元禄开珎背鸟一分》展宝
  禄开珎,日本元禄年间(公元1688年——1703年)东山天皇、江户幕府将军德川纲吉时期铸造。是为日本家族铸币,铸量甚少,存世极罕,日本珍泉之一。

    本品,生坑绿锈,锈侵入骨,钱体悠久,无可置疑。其背鸟纹,据考为日本家族徽标纹饰。关于本钱的一些感想,我这里全文引述裴元博先生2008年7月31日《元禄开珎背鸟一分雕母钱》博文,该文所言在理又颇具战斗性,所发之感正是长期以来中国泉界一大诟病之一,文章直击其病穴要害,所发议论,我是深以为然的。

    该文全文如下:

   《元禄开珎背鸟一分雕母钱》

   某钱界权威声称中国大陆上的日本元禄开珎钱无一真品。我真不明白他有何证据说出如此不容置疑的绝话。这种狂人在中国泉界应还不少,这恐怕是中国钱币研究裹足不前的一个不可忽现的原因。一个人寿命只有七八十年,既使从生下那天就开始研究,以八十年计不过就29200天。中国钱币有多少种?据说不下二十万种。一个人每天研究一种钱,一辈子也不过只能研究中国钱币的十分之一而已。一个人一辈子有多少钱没见过,多少钱没研究过,大家都心知肚明。在这种情况下,放狂言说狠话人的嘴脸不是昭然若揭了吗?所谓无知无畏,正是肚腹空空的人才会说出这样无所畏惧的狂话。这就是中国泉界的悲哀,中国学术界的悲哀。日本在中国东北经营数十年,仅钱币研究团体就有数十个,其参加人数之多,人员集藏、研究水平之高,远远超过中国泉界。这些在中国的日本钱币收藏家的何止数十万枚中外藏品,包括日本钱币,在日本投降那天1945年8·15光复日大多流入民间,成了东北农村城市人家的玩物,八十年代后又逐渐进入东北钱币收藏家囊中,成为珍品沉积在广厦或斗室间。日本本土找不到的珍钱在这里可以找到,日本泉史失载的钱币国宝可能突现其中。这就是事实,就是中国某些官封或自封钱币权威最不想看到的事实。这枚元禄开珎背鸟(鸡)一分雕母钱应就是在日本也难以见到的大珍品,是日本一位收藏家的藏品,日本投降后,他的全部藏品被换成几斤高粱米,支持他走到港口登上回国的轮船。每当我抚摸这枚钱时,日本收藏家无助绝望的眼神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引起我的沉思和暇想……。该钱径29毫米,重7克,精美得象机制币。钱文书体很特别,大小错落,异国风味极浓。一分面值是指一分银币,鸟(鸡)应是铸钱家族的族徽。总之,这是一枚在日本在中国都称得上大珍的日本钱。

   裴元博先生这枚钱,是为雕母祖钱(见后附图)。本品,则为子钱,可见其文字书意风格完全一致,只是本品钱径小于雕母,外缘更窄。

    正如裴先生所言,在抗战胜利前,日本人长期盘踞东北地区,确实有不少珍稀钱币带到此地并最终因其战败而得以留在了大东北,我曾经发上博来的日本国宝级特大型“和同开珎”钱,即是于辽宁丹东地区发现,其就是日本战败遗留物,其流入民间,在丹东俗称“捡洋落”,因此裴先生文章中所述完全真实,不了解情况之人,当然不知其故。另外,鉴于自古以来日本与中国的联系就比较密切,日本铸钱本就是学习中国方孔钱而有其钱,故日本各时期的钱币均有流入中国,亦并非仅东北地区一个入口,其还包括由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流入。因此,根据此钱的包浆锈色断,其进入中国后入坑窖藏已经较长时间,故其很大可能是十七、八世纪时期就已经流入中国之品。本品之再现,再一次用无可辩驳的子钱实物有力回击了某些专者和跟班儿马甲之狂言。


日本珍泉《元禄开珎背鸟一分》展宝

裴元博先生之元禄开珎雕母祖钱图照:
日本珍泉《元禄开珎背鸟一分》展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