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米大观
通宝别样韵
金元铸《米书大观通宝》白铜沙底水坑品赏

大观通宝,北宋著名美泉,盖因其钱文乃徽宗帝书之瘦金书体。徽宗大观通宝,铸量宏大,存世颇丰,除少数形制如折五和大型相对稀少以外,其余皆可常见。尽管如此,因其一方面书文美,另一方面铸制精,品相好者,长期以来仍然极受泉爱喜欢,乃为必藏之品。
就大观通宝来说,金元时期有后铸。其中已经被公认的一种钱文式,是金末元初后铸的所谓米书大观通宝。其中米书大观通宝又有两式,一是钱文风格较为接近于瘦金书书文式,另一种就是完全脱离瘦金书的本题照品之式。
本品钱文式,在离今最近的钱谱华谱上,载此大观通宝拓图一品,但无背图,批注为金元时期所铸。故首先本品之式已经得到泉界认可。这里,只就本品个体进行简单甄别判识和评论。
察本品,乃为相当典型的沙底水坑出品。所谓沙底水坑,即钱体长期置于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沙质水底,表面因沙子长期流动的动态冲涮而至表面细微凹坑密布,其痕迹历历在目,并展现材质本色,又因水质化学物理结构浸泡,以致钱体色质泛金色(我在博文“话说水坑钱——最难伪制的坑口锈色”一文中有过专门探讨),并有自然水垢沉积依附于钱体。因此,就包浆锈色而言,本品没有可怀疑的地方,开门之相昭然。其钱体较为厚重,铸制较为精整,地章平整,字口深峻挺拔,正铸之形鲜明。钱文特征与谱载拓图一致,因此,本品首先得以明确其为原铸实品。
如果本式放入一堆大观通宝钱中,其必然具有金鸡独立之势,能够瞬间跳将出来,原因在于其钱文书意非常独特,这比行书体大观通宝似乎还要有力,原因又在于其形制折五,钱体更大。这种似乎带有粗率拙韵的钱文,构成了其独特的书法艺术特征,面对标准大观通宝瘦金书,其非但不会相形见拙,反而另具亮美之处矣。
本品在华谱中,虽然被其评为四级,处于珍普的中间水平。但是,其虽不算珍品罕少级别,然,实际上其品所出并不多见,近年所出米书大观,多见另一式近似瘦金书的楷书之式。而与本品之相同式的,可百度,在十数页的搜索页面中竟不见有亮展矣。由此可见,本品相对比另一式金元时期铸米书大观更为稀少。同时,本式大观通宝由于钱文的独特韵味,在大观钱体系中的格外显眼,是故更值得收藏。当然,根据其存世量不多和独特性以及铸期来看,收藏价值其实应该进一步上升,方才符合实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