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2011-08-16 08:25:45)
标签:

钱文端

吉安

宋体

样钱

铸制

分类: 辽金西夏元

 金身至正宝  特制样钱珍

元《至正之宝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正之宝钱,元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铸币。均为大钱形制,其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其钱体厚重,钱文端美,制作精良。共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背穿上铸“吉”字,乃为记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除“五分折十型”以外,其余形制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至正之宝大尺寸钱存世量多于小尺寸,并不鲜见,虽然非极其珍罕,然其钱特色鲜明,体态硕大,钱文端美,亦属于古钱佳藏之品矣。

    今见博友阿骨打保机发至正之宝五钱大银钱,特以两品贰钱五分式和之。

    首先,本第一品,为鎏金精制样钱性质至正之宝贰钱五分大钱,其体量仅次于“五钱”大形制。之所以说其是样钱,乃在于此品为出炉后经过精修并施以鎏金。实物察,其面文和边轮穿廓等,均经过认真打磨,倒角修轮。从而使整个钱体眼感非常圆润而光洁,再其铸制亦精到有加,字体凸起,钱文至正之宝四字,楷书笔笔划划如毛笔直接书于纸上一般,实为端美。同时,此钱因打磨铸制开模就小而至直径比通常式偏小,而重量未减。此可得两种解释,一曰,相对说的小型式,二曰,另一版式,可从背“贰钱五分”四字察其版式与谱拓品不同。此后面另一枚可见钱文上有所差异。因此,此品较完美之鎏金钱,可称精铸特制样钱,较为罕见矣。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其次,第二品鎏金钱。此品为生坑出土,锈色裹身,锈自骨生,可明察一定面积斑驳遗存鎏金层,八百余年岁月,因鎏金附体而抗锈蚀能力增强,故钱体未成烂钱。其铸制规整,边圆廓正,钱文字口深峻,书意端庄,尤其是背文,字口深峻凸起,笔划相当清晰。仔细观察钱文,面文书写正规,笔划较粗,起顿有力,字口正铸之貌明显。其背文高凸,笔划较细而清晰。以钱整体之铸貌加鎏金裹体,此亦显初铸样钱之貌矣。同时,此第二品直径大于第一品,基本未修轮和明显修字,如果我们对照华谱拓图,发现其本品66毫米直径还略小于拓图之品。由此可见,至正之宝钱,并非一式通行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至正之宝钱,大尺寸的有更为厚重之品,特别是五钱之品,重量有达一百余克者,亦见重量不足百克者,径略小(本人另藏)。通过上述两品的比较,我们看出一点,至正之宝钱,开铸以来,似乎并不止只有完全一样的一式,其客观存在相对大型和小型制式,两式的存在,进一步导致钱文某些地方略有差异而成不同版式,实物已然可证矣。而同式之钱,相对铸大型或小型乃至厚薄型,在中国古钱历史上皆不鲜见。同模钱,因铸期时间顺序和模差炉别,导致产品有一定差别,亦是正常。同时,铸期先后不同,钱体减重,亦是屡屡有之,此乃古代历史常见现象,其皆不可轻言伪制,需要进行整体综合要素判断,方能正确认识。

     通过这两品的比较,我们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鉴识古钱时,切不可以一见一式为唯一标准式,我们需要具体现象和问题具体分析,此才可从古代铸钱之纷繁复杂中,获得真识,觅得珍稀也!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元《至正之宝背吉贰钱五分》鎏金大钱两式赏评

     最后,至正之宝钱,确有伪制,其主要是面文字口偏细,书意缺乏浑厚感。有见某泉商云集之古泉网站,一商花近十万元拍得至正之宝五钱大钱,在将此钱上网炫耀之际,不忘提醒曰,已经有在地下埋十年之至正钱出土,皆伪,云云。其意昭然,乃试图力护己品价值,而将别人之品,皆斥为伪,舆论先行,可见一斑,此乃一些不良商家惯用手法。在此顺便提及,此等需要特别注意,不可上某些泉商之当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