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代珍泉《应天元宝背万》简万版(俚俗体万字)

(2011-06-21 21:40:57)
标签:

应天元宝背万

简体字

甲骨文

银雀山汉墓

简化字

分类: 先秦五代十国

万字自古有简书  应天万简铸有据

五代珍《应天元宝背万》简万版(俗体万字)

五代珍泉《应天元宝背万》简万版(俚俗体万字)
    友阿骨打保机发《应天元宝背万》(“一下力”万字版)。同时转载裴元博先生2009年的一篇博文《就“应天元宝背万”答殷国清友》。因未贴应天背简写“万”字版图照,今和一枚,补缺贴简万版应天元宝一枚图照。

    确实,正如元博先生所考,简写万字自汉代始就出现。这类今天看来在古钱上出现的简写字有点不可思议,多少人均据此判伪。其实,简写汉字在古代俗称俚俗体,非为官方文字书写法,但是却屡有使用,稍用心去考证一下,便不难找到出处。不少人长期以来,一直以为简体汉字是民国开始,新中国建立后进一步确立或者新颁发后才有的。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简写汉字在查看现有的历史资料,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影印典籍,都能清楚地表明,简体字的历史不是几十年,而是几千年,简体字古已有之。例如,从商代甲骨文开始就能见到当今简化字“从”的身影:两个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的意思;而繁体的“從”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大约在西周)。又如,商代甲骨文里就有象形的“网”字;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以“网”为正体。又如,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虫”的字形,地下出土的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墓竹简以及东汉的许多碑刻,昆虫的“虫”大都写作“虫”。其他像“电、云”等简化字,其源头也都见于甲骨文、金文。

    《宋元以来俗字谱》中汇集了很多简体字,写法跟现代的简化字相同或相近的约有一半以上,如:“实、宝、礼、声、会、怜、怀、搀、罗、听、万、庄、梦、阳、虽、医、凤、义、乱、皱、台、办、战、归、党、辞、断”等;清代雍正皇帝在批对曹雪芹祖父抄家的公文里还曾使用“礼、尔、乱”等简体字;太平天国政府机构也曾采用唐宋以来有生命力的简体字,如“虫、国、饥、弥、为”等;1935年钱玄同的《简体字谱》收有2400多字,1936年容庚的《简体字典》收有4445字;陈光尧的《常用简字表》收有3150字;1937年前北平研究院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约1700字,大多采自宋元以来戏曲小说刻本上的字形。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国务院批准公布使用的简化字是在千百年来形成的简体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历史渊源悠久,承继脉络清晰。

    以上资料论述显示,简体字历史悠久,应天元宝背万之简写万,依据确凿,怀疑其为现代臆铸,至少显得有些幼稚。时下,收藏鉴赏界某些专先生(指普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对殷国清先生有不敬之处,这里特别致歉,绝非有意专指!),文史知识贫乏,倒还算了,但是,却喜好用其贫乏之识,大鉴其物,其结果可想而知。今天,这样的人可不在少数。躺在早年既有的一点鉴物基础知识上,不思进取,试图永吃老本儿,事实证明,除了闹出笑话,更严重的是,导致真品变伪,有损祖国遗产之声誉价值,对钱币学研究更是有害无益!

    反观元博先生的治学鉴辨,但凡新品出现,从不轻言臆伪,总是进行深入考辨,引经据典,真伪结果逻辑支持,论据支撑,令人信服也!本人之推崇元博先生,盖因为其今天来看,异常可贵之探究精神和治学态度!

     本品就不多说了,生坑包浆锈色,老道扎实,一看就明。字口深峻,钱文风格一瞧就清。背万字,一点不假,与今简写一样也!此版,近年有出,然量仍见稀,故仍属五代十国时期刘仁恭铸珍泉之一矣。


五代珍泉《应天元宝背万》简万版(俚俗体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