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铸神册庆开国
中华第一帝后钱
辽珍《神册元年背帝后像》契丹开国大银钱

公元907年春正月庚寅,迭刺部夷离耶律阿保机取代了遥辇氏可汗,自称天皇帝,但未建年号。于公元916年春二月,在龙州开黄殿建契丹国,上尊号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改)元神册。由于它兴于潢水,也称辽水,故称大辽国。
《神册元年》钱即为契丹(或可称大辽)开国所铸之非流用钱。以今人之说,乃为纪念币性质。对于此钱的更多方面,裴元博先生及其研究团队以及其他多位当代辽钱研究后起之秀,均有论述,结论基本上已定其史实,相关资料可查,我首先不再过多赘述,只在后面作适当小引。
辽国是一个富银国度,所铸诸钱,铜之上,均有银铸,尤其铸大银钱(也少有同版小平钱),属纪念币性质,所铸数量均稀少,故其银钱相对更显珍贵。
本品,背双人,银质包浆老道而正,钱面因年代久远,不乏小凹陷与划痕以及磨损,契丹小字,汉译“神册元年”四字,原铸之品。观图照,山门大开,故不必再累赘描述。
与本品相同范式,已有铜质,据载其径62.18毫米,穿8.91毫米,厚7.98毫米,重98.4克。本品与之直径相当,本品其厚连人形共为8毫米,与铜质钱乃为同范。因银比重大于铜,故本品重达103克余。可谓大体积之辽代银钱之一。
在裴元博先生的博文中,有对此钱之论,其中对背双人乃为如此考识:“背二人像钱应是纪念开国皇帝阿宝机(左)和皇后述律平(右)共创伟业的,颁行民间用于祭祀的开国纪年钱;背契丹小字横读“开(左)国(右)”钱,应是契丹宫廷特殊铸造,专门用以典礼后颁赏给参加观礼的各国使节和有功之臣的开国纪年钱。。。。。。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背二人像的位置看,钱上二人不是平等的,右侧地皇后明显低下近一厘米,这应是有意而为之,他说明在契丹帝国天皇帝的地位是高于地皇后的,甚至是太后、太皇太后。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辽代后妃可以称制,可以听政,但最终都要归政给皇帝。在皇帝要从母后或皇后手中夺回权力时,后族不会有任何异议,也不会给皇后、太后任何支持的。因为皇帝是天,天的意志就是民族的意志,国家的意志,任何人包括以皇后太后为首的后族都要无条件地服从!这应就是阿宝机造神运动的政治成果之一。”根据裴先生及其团队此考辩,是故我在本文标题上就直接用了“帝后”像之说矣。
而如果其背二人像真为辽太祖帝后之像,本人认为,则其又创中国之最也!何以见得?中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铸钱历史,先前首见近代清光绪年间四川所铸银币“四川卢比”首次使用光绪皇帝像,此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王朝铸币史上唯一铸皇帝像之币。而如果我们看本品,钱背若有辽太祖像,则此品当为中国最早的帝像铸币,最早而唯一的帝后像铸币也!尽管其更具抽象,与四川卢比光绪像之具象不同,但是,毕竟其开了先河,占得先机,成就第一,可当无愧,足见契丹文化之灿烂和先觉以及创造性也!是故,我们拟可说——大辽神册元年背二人像开国铸币,乃中国第一枚帝像铸币,唯一一枚帝后双像铸币!此说若成立,其珍更甚,其意义更大矣!
目前而言,尚未见此式之其它相同银钱面世,故可为异珍。本人不敢也不愿言孤,完全有可能仍然还有传存,或能再得公见之,若此,则大喜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