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珍《太平天国圣宝》精美大型鎏金铸母

换换口味。将此珍宝发上来共赏。还是那句话,没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
关于太平天国圣宝大小花钱,不少尺寸均有公见,部分也有谱载。其来历作用等,介绍资料颇多,在此就不赘述了。现针对实物说话,论泉本身。本品直径达:128.5毫米,并非尺寸最大之圣宝花钱,但仍然属于径一百毫米以上的圣宝大型花钱。厚度达8.5毫米,可谓超厚,现重量496克,在其出炉当初应该重在500克以上,以属非常厚重之品。此品曾入水,出水坑于广西漓江,而广西与太平天国什么关系自不需我多说。此品历尽沧桑,水淹沙埋,仍未能将其鎏金完全洗去,可见当初其鎏金层较厚,金光灿烂,夺人眼目!标准的宋体字,彰显太平天国圣宝钱钱文之独特特征,异常深峻挺拔的字口与龙纹图案,标准的廓圆及其线条,凡此种种,均显示此品非同一般!
从本品的厚度和相当标准的钱文以及深峻挺拔的字口与图案判断,此品显然已经具有铸母的多数特征。从图形通常的审美角度讲,过于深峻的龙纹图案,并不十分好看。从钱品具体特征观察,尤其是龙鳞,这样呈深“洞”之态,显得有失真之感,加之如此厚重,亦需要更为大量的铜材。因此,若为较大量翻铸之品,则显得有悖常理。据此,我们可以基本判定,此品实为铸母,依据此品翻铸之品,应该较为明显的薄于此品。本人另藏一品版式不同之鎏金圣宝,直径达140毫米,而厚度却只有4.5毫米,重量则只有400克。见下图
综上所述,我将其判为铸母。这里,还要做一个小小推论,这么大的铸母,人们会问,按理其应该有雕母祖钱才是。不错,是应该有雕母奶奶,方能翻铸出此母。那这么深峻的钱文与龙纹图案,其奶奶将会是怎样?那岂不更厚钱文图案更深?这显然有些难以想象。事实上,根据一些资料介绍,我们知道,史上雕母有各种材质,如象牙、锡铅、木质、铜、银等。而像此品之母(奶奶),如果用铜板雕,显然工艺极其复杂,手工雕制难度很大,费时费力。因此,从其“洞”态龙鳞,和其它图案以及其钱文来看,我拟推断此品上母应该是易于雕刻的木质雕母祖钱。理由是,在整个龙纹图案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木雕迹象,光滑圆整,曲线走刀顺畅,完全可想象其母版木雕刻之美。鉴于采用木雕做祖钱,则如此大尺寸却图案复杂之物,制作祖钱就不仅将更为容易快捷,也更能将祖钱雕制得精美无误。其后用木雕祖钱翻铸少量铜母,再用铜母翻铸更多的用于赏赐之常品。显而易见,木雕祖钱通常难以长期保存,这便是我们今天基本上看不到史上木雕祖钱的一个基本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至今为什么见不到超级大钱包括大花钱(尺寸大约80毫米以上之钱)雕母祖钱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因为,其为木雕,保存传世之难难于上青天也!
本人博文中所发一颗木雕漆金超大花钱,由于其木质已经有部分碳化迹象,我也只能将其断代于清代,而不敢上溯为明代,便是此理。
另一版式之太平天国圣宝鎏金大花钱:

有网友告知我,说有人认为此铸母乃什么电脑刻模所制的现代假钱,还说,没有铸造痕迹云云。。闻此,不免好笑。精美铸母,自然不能和一般品相体并论,未上手亲见或者未见特写大图,当谨慎发言。
因为此前乃开博不久所展,照片就拍了一张小的。确实不大看得真切,也难怪之。故,今补拍几张此鎏金铸母的局部特写照,以进一步表明此鎏金圣宝铸母之实际面貌,也算给某些看假之泉好一个近观的条件,是真是假,可自行认识。此品,是极其罕见的鎏金铸母,广西水坑出品,不知您能看出什么道道不?
2011年12月2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