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标签:
好客山东水泊梁山水浒传水浒故里 |
分类: 水浒文化研究 |
《水浒传》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但目前学术界更多地倾向于是一部反映市民阶层人生向往的小说,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部游侠文学。
对一般读者来说,小说中的英雄气质才是最能够吸引他们的东西。施耐庵在表达思想立意时特别强调了“忠义”二字,并将“忠义”思想贯穿于《水浒传》的始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水浒传》故事,包括《大宋宣和遗事》、
《水浒传》的作者是在试图用写书来唤起民族英雄,恢复汉民族的文化威仪,恢复儒家正统。在李贽看来,以宋江为首的“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那么,既然“有忠有义”,为什么还要啸聚梁山、反对现存的政治秩序呢?李贽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论述了“忠义”存于梁山的事实:一是梁山聚义是由小人当道造成,在被迫啸聚梁山的过程中,宋江等人依旧心系朝廷、等待招安和报国的机会,自然谓之“忠义”;二是“有国者”阅读后,虽可以认为“忠义”不在宋江等人,但他们应认识到《水浒传》是一部“发愤”之作,作者施耐庵是心系朝廷、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
“忠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传统道德的范畴,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所谓忠义、信义、仁义、道义、正义等都含有义,社会中还有“见义勇为”、大义凛然、义薄云天、义愤填膺之类的成语,这是正直、公正之义。即便现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基因,依然还在当今的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儒家文化中的精华,为国人注入的是“刚正”、“公正”、“正直”的品格;而《水浒》文化则是给国人注入的豪爽和率真。正因为如此,国人不仅是谦谦君子,重礼义廉耻,写道德文章,有文化品味,而且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爱憎分明,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扶危济困,向往公平,温厚和平,仁厚仗义,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和血性,等等,这都是“梁山好汉”的鲜明特点,也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所崇尚的一种时代精神。
http://s7/mw690/0027ak19zy7ojdvaz6Ce6&690
作者:吴兆路(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梁山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