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鹏岭,红叶乘风去

(2016-03-23 16:02:51)
标签:

东瓯山水

分类: 旅游随笔
    初冬的大罗山,雾霾已悄悄退去,那见蓝的天空,洒下了昏醉中醒来的阳光。那红得娇艳的枫叶,碧翠丛中一抹火,游走在大罗山古道傍;那金黄的秋叶,融入初冬的调色板,在银杏叶铺满的石板路上游走;那在风中飞舞花絮的芦苇,谦谦地弯下了腰,在"老了"的叹息中,散发出质的魅力。这大鹏岭我已走了多次,每一次随着时间的不同,都有不同的感觉。

http://attach.wzdsb.net/blog_attachment/201412/25/17022206_1419513712a23v.jpg


    我们顺着茶山街道的卧龙溪前行,在快到五美园时左拐进飞凤里,从此直接上大鹏岭。宽大的石板山路两侧翠柏夹道,金黄色的野菊花在初冬中抖擞。大罗山的红枫古道,也非常漂亮,与文成的大会岭古道比,差不到那里去。走到不远处就是“洪岩殿”了,这是一处道教庙宇,其实也是村里老人休闲的地点。庙宇外墙上写着“朱伯廬先生治家格言”,重新看一次感觉还挺有意义的。朱伯庐先生,明末清初昆山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清初居乡教学,治学用程朱为本,提倡知行并进。其《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读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尤喜欢那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等明训。

http://attach.wzdsb.net/blog_attachment/201412/25/17022206_1419513720d7C1.jpg

 
    继续上行,见一碑文,乃寄鹏程万里之意,我想这应该是“大鹏岭”的出处了。过“霁虹亭”,越“大鹏岭”到“龙王水库”。在山路上,朋友说,现在这个节点看红枫有点迟了。我说,应该还不迟,你们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牧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名诗吗?放心吧,还是好时机。虽然,今冬的红枫受冷空气的影响落得早。但,沿龙王湖山岭的红枫和古道一起蜿蜒盘绕在群山之中,依然闪烁着金黄色的魁丽。那一排百年古枫,树高冠茂,傲然挺立,其磅礴气势,让我也有种“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感觉。小柯用单反相机摄下了碧绿湖面上飘浮的红叶,这巨大的色差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应。
    快到龙王水库的青龙潭时,这是一段较陡的古道,村民都叫它“老鼠岭”,有登山爱好者在这里画下了从此开始1298步登顶的符号。这里也是伴随古道的卧龙溪众多景点的起始。从上往下看,青龙潭的潭底红色的岩石中夹着青黑色脉岩,形如蛟龙出涧沿溪扭摆而下,在流水的衬托下,形象动人,十分逼真。沿溪而上,右侧山坡上有一狭长岩石巍然高耸,直指云天,犹如海狮戏水跃出海面,腾跃空中。相对应的山顶一岩石,如站立之狗,眼望山谷,羡慕这人间美景,人称“天狗还俗”。这巨石从不同角度看,又叫“试剑壁”、石椅,天石柱,不知哪位道长学艺不精,在此留下了让人费猜测的非剑、非椅、非柱的景点。
    走过清澈的“青龙潭”、巨石“盘台角”、惟肖惟妙的“石蛙望月”等景点,我们为“卧龙潭”的民间故事所吸引。这是古代天大旱时,村民“求雨”的龙潭。卧龙潭上方有巨岩如剑指天,上刻有“龙瑞岩”三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功底深厚,为明嘉靖年间湘东郝守正为茶山进士项璮所题。这“卧龙潭”深幽清碧,天旱不涸,古茶山人认为是“青龙”潜伏的地方。在农耕文化的古代,靠天吃饭是无法选择的必然。因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直是农民的最大愿望。尤其是大旱之年,“求雨”是农民的唯一希望了。查历史资料,对“求雨”的最早记载是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山海经-大荒东经篇》说:“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可想而知,当时的求雨仪式是何等的重要和隆重了。
    离开卧龙潭,我们向这1298步的登山石阶发起了冲刺。越到最后山岭越陡峭,在这阴凉的天气里也使我们气喘吁吁地冒细汗。终于一口气登顶,站在高处细细思量。人的一生也如登山,平坦的道路总是比较短暂,更多是你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得到愉悦的心情和到达目的的成就感。如果贪图安逸,不愿付出。那么,就不可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也不可能感受到那汗水换来的幸福。在这大鹏岭的终点,居高临下,见这万顷碧绿之中,那红枫犹如一条火焰龙,盘旋蜿蜒在茂密的溪、林之间。如飞腾云海,潜入深渊。记起《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我感到大鹏岭的阳刚之气,配上卧龙溪的绝美,还有大罗山的秀气,是一条让人荡气回肠的登山休闲游步道,让你走过了、看过了,时不时地会感慨一番。
    中午,我们在石竹村的"悦来悦慢"农家乐喝喝茶。见门口放着三件石雕作品,一件双手蒙眼,一件双手蒙嘴,一件双手蒙耳。大家在猜到底什么意思?旁边朋友说,这不简单,就是“不看、不说、不听吧。”有的说,是“不想看、不想说,不想听。”还有说,是“猴子蒙耳、蒙眼、作揖。”大家听这有趣的议论哈哈大笑。我说,此典故出自孔子的《论语》卷六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此作品含义深刻,店主人是文化人也。此次,大鹏岭之行收获不少,既欣赏了美景,又接受了一次国学教育,感觉挺有意义的。下山途中,随吟油诗一首:
    红叶乘风去,
    青云布雨归。
    鲲鹏扶岭上,
    远望不知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