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故事
(2019-09-07 20:46:24)
标签:
退伍兵面包 |
分类: 纪实 |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但不知道为什么几十年来我一直放心不下,不吐不快,非要写出来不可。
故事大概发生是在文革结束前夕,具体时间忘了。
故事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退伍军人A,一个是我的父亲。
时间过去太久了,只记得A是我们家世交的亲戚。某年亲戚通知我父母说她退伍的晚辈亲戚要来我们家小住几天,请接待一下。我父母乐善好施、热情好客,家中经常来客,我从小都已经习惯了。
某日,A终于来了。一位解放军退伍兵。他的行李很简单,一个军挎包和一个旅行袋。A的长相我已经记不清了,就算是个圆圆脸吧。
我们全家自然很热情,妈妈是无锡人,厨艺高强,不在话下。按照母亲的习惯,肯定是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客人自然是吃得赞不绝口,妈妈更是乐在其中。这是我们家的传统,父母的好友、同事和邻居都知道我妈妈是做饭高手,星期天和逢年过节我们家常常会来一些不速之客,专程前来品尝母亲的手艺。A在我家小住几日后说他要去洛阳附近看几位战友,过几天再回来。
临走前,A拿出一个非常大的面包,说这是部队发给他回乡途中的干粮,带着去访问战友实在不方便,先放在我们家,待他归来时再带走。
时值冬季,家里生着取暖用的煤球炉,屋里很暖和。退伍兵一走就杳无音信,面包渐渐地开始发霉了,父亲就把发霉的部分切掉。当时家里既没有电话,也没有冰箱,面包越来越小。我们天天研究A什么时候回来,他不回来的话面包怎么办。他如果回来的话,面包变小了怎么解释。不知过了多久,我们忽然都醒悟了:退伍兵不会回来了,他是故意把面包留给我们的。
父亲决定把剩下的面包靠成面包干。取暖炉正好用来烤面包干。去掉霉变的部分,这个面包,不,面包干,依然很好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能够回忆起那个面包干的香甜。
这个部队发的面包实在太大了,比那个年代市场上只卖一种圆面包要大一二十倍。当时市场上最常见的是一种圆形面包,两角五分一个。以当时的工资水平而言,这个价格很贵了。这个面包唯一吸引人之处应该是买它不需要粮票。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煤票等各种票证是那个年代的第二货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人民币还值钱。因为没有票证,有钱也买不着一些大件和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