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应全面加强核安全管理工作

(2014-05-18 14:30:08)
标签:

核安全

教育

科普

杂谈

分类: 政论

虽然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但总体而言国内核安全工作抓得不算严,防范程度总体还是比较低的。近日南京发生放射源丢失事件后,三天才找到丢失的放射源,责任人以及事故发生经过至今也没有公开。今天读到有关江苏省发射性废物库的一则报道,读罢让我感到问题比较严重,可以说安全隐患巨大。废物库竟然没有明确标志,周边村民对库中存放的物品也不太清楚,更严重的是,人们竟然在废物库附近种菜种茶,丝毫没有对核辐射的恐惧。当地有关部门对此似乎也没有采取严格的措施。这种地方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后果难以想象。这些让人感到各级政府在核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据本人了解,目前国内在专业层面上核安全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因为参与公益事业的缘故,我经常有机会见到“中国核电站工程建设之父”、中广核首任董事长昝云龙先生。据这位八十高龄、热心公益的老先生讲,国内核电站安全方面已经做到万无一失,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观念上,核电站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依法守章一心一意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因此,自从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成运转以来,国内多座核电站一直能够安全运行,即便发生一些小事故也都能及时解决。中国在核电站安全方面与国际水平同步。我去年年初曾专程访问了新建的福建宁德核电站,虽然是安全部门的负责人带我参观,由于他此时已不再直接负责厂区安全,缺少必要的证件,我们仍然被禁止在厂区内久留。核电站安全防范之严格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尤其是从公众知情权角度来看,中国各级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很不够。首先是核安全教育做得不够。日本福岛事件发生以来,政府并未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在学校、机关、企业和普通民众当中广泛开展有关核安全的科普和教育工作。我建议尽快编制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和不同行业人士学习的核安全教材和安全手册,在所有学校都应该开设核安全课。由于放射性物质在许多高科技、安检和生活用品中用得比较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核安全教育显得十分必要。比如说,人们频繁过安检设备就存在安全隐患,那些安检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显得更加突出。再比如,客机也有一定程度的辐射,人们不能过度频繁地搭乘飞机旅行。还有一种大家平时接触极多却往往熟视无睹的放射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石材也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入住新居前最好请专业人士对新房的辐射情况做一个测量。

其次,在发射源和发射行废物管理方面做得仍然很不透明。像报道中所述的江苏句容市,从健康安全角度上看,当地村民本不应该在仓库附近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附近的地下水污染状况不透明,种植物的食用安全性自然也存在隐患。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公布全国范围所有有发射源和核废料存放的地点,在这些地点必须竖立明确的标志和警示。让公众了解放射源所处位置,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开和远离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保安措施,防止恐怖分子袭击这些目标。放射性物质一旦到了恐怖分子手中后果不可想象。

第三,放射性物品的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也必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除了专业部门要密切跟踪监管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让公众了解到这些危险品所处的位置和危险程度。

本人以为,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核安全警察或者设立环境安全警察并在其下设立核安全警察部门。因为核安全涉及到大量专业知识,由普通警察来做这项工作对他们自身的安全威胁就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重视和加强核安全领域的工作将产生一个巨大的核安全产业,政府应当有步骤地引导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从政策、资金和人才方面给予支持。或许,中国核安全产业也将成为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人预计,未来便携式“辐射测量仪”应该许多家庭的“标配”,至少应该尽快成为每一位“驴友”和经常外出旅行的人们的“标配”工具之一,便于人们及时发现和防范隐藏在身边的放射性物品。事实上人们往往无法知道身边是否存在这样的威胁。一旦装备了辐射仪,这方面的担心就可以大大减少了。我有位搞地质工作的好友,他就随身携带这种工具,我们常常用它来测量附近物体的辐射水平。结果往往出人意料。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这种个人用辐射仪在日本大行其道,看见有朋友从日本购回。未来中国市场估计至少有几千万的需求量,近千亿的市场对商业头脑的人来说是不容错过的。

当然,在做好所有这些工作之前或者同时,全国人大应加强核安全立法工作,对现有法律进一步细化,特别应当重视核安全教育和科普方面的立法工作。希望核安全教育未来将作为一项强制性内容植入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当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