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苹果的时候——对外部离退休干部秋游纪实(有图有真相)

标签:
对外部老同志秋游苹果休闲 |
分类: 纪实 |
今天,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昨日“霜降”,夜里刮大风。早晨起来我还担心今天的天气呢。没想到出门发现是个艳阳天。秋高气爽。我们赶上了北京最好的秋日。回来后一查黄历,哈哈!果然是个“吉日”:宜出行。
新建的北京六环路道路质量很好,行车时感觉很舒适;两边的绿化带秋意浓浓,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国庆黄金周”一过,部办公室就开始筹备老同志秋游一事。我自己特别高兴,因为这下可以见到一些退休多年的,其中许多人都是我的老师和领导,长期以来对我都很关心、爱护,使我终身难忘。新华社良好风气的形成正是靠了老同志的言传身教。如今我能有机会为他们服务自然感到很荣幸。老同志为新华社工作了一辈子,光荣退休后终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安度晚年。他们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北京的司机都是很酷的。窗外是个“草莓”。原来我们路过顺义“草莓博览园”。
最近几年,北京市政府根据当地中央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外企总部众多的特点,在郊区推广一种颇有特色的绿色农业旅游发展计划,叫做“美丽乡村”工程。大致的做法是政府为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各乡镇农户按照自己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大力开展养殖和田园式风景区建设,成效显著,农民收入增加明显。有趣的是,不同区县发展不同的主要农作物和水果品种。顺义发展草莓产业,大兴的西瓜最有名,还有以种植葡萄、柿子、苹果、板栗为主的地区。
明年的APEC峰会将落户顺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京郊“美丽乡村”战略的成果。2001年“911”过后那次在上海举行的APEC峰会令我记忆犹新。那时在中国第一次举行APEC峰会,为了确保参会各国首脑的安全,中美空军战机分别在中国领空内外巡航保驾。会议期间,我们一直在设在东方明珠的新闻中心工作。
言归正传。这次因为是老干部郊游,考虑他们年龄大、行动不便等问题,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凑,活动项目也非常简单。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他们提供一次郊游和聚会的机会。老同志相见分外高兴,许多人看见自己多年不见的老友,立即走上前去打招呼、问候、交谈。
秋高气爽让老同志们的兴致很高,一下来了80多人,两辆大巴坐得满满当当。
新华社目前好像已经不拥有大巴了,每当需要都从旅游公司租用。这种社会化管理减少了开支,提高了效率。
我们今天计划陪他们到郊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采摘有机肥种植的苹果,在新华社的小汤山基地聚餐。
很快就到了位于昌平区崔村镇的采摘地。多年来我们部门的老同志都是到这里采摘。如今京郊各种对外开放的养殖场和果园越来越多,政府对它们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据果农讲,所有果园的产品年年都要被送到政府部门做“农药残留”检测,一旦不达标当即就被取消承包资格。所以果农们分外小心,不愿轻易丢掉来之不易的“摇钱树”。
老同志们边摘边品尝。我当年下乡时就知道这个规矩:在果园可以随便吃水果,但带出去就必须付账。
很快就把发给每位老同志的塑料袋盛满了。
果农们一直在紧张地跟随着我们,他们虽然挣钱不少,但的确也很辛苦。所以不希望出现浪费现象。
聪明的果农们建了个隔离带,将每拨客人限制在一块地里采摘;来新的客人时再开放另一块地。
采摘结束后,老同志们重新回到车上坐定,我们帮着把“胜利成果”装入大巴下面的行包箱内。
我坐在司机旁的“导游座”,脑袋边上也搁着苹果。司机担心我的安全,后来请老同志把苹果拿掉了。
采摘结束后我们来到新华社小汤山基地,午餐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低糖、低热量。老同志们吃得很开心,聊得更高兴。
采摘园邻居有片“南瓜地”。
给女儿的HOLLLOWING礼物
采摘路上看见有片南瓜地,路旁有位老太太卖南瓜。我突然想起来快到“万圣节”(HOLLOWEEN南瓜节)了,于是决定临走时顺便买个大南瓜送给女儿。现在的小孩子很西化,经常跟同学们一起开什么“生日派对”。今年的“万圣节”她好像也要搞什么名堂。我就拍拍小家伙马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