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爱的大姨夫走了  昨日的故事永在我心中

(2012-12-17 23:55:35)
标签:

照片

走了

常听

不喜欢

新华书店

杂谈

分类: 纪实

亲爱的大姨夫走了 <wbr> <wbr>昨日的故事永在我心中

今天参加了大姨夫告别仪式,大姨全家哭成一片,大哥念悼词几乎哭倒。他称自己的父亲是全家人的楷模。的确,无论从人品、性格、脾气、能力、智慧各方面来讲大姨夫都相当不错。

我也第一次在这种场合哭得这么厉害。

其实一个多月前参加三姨80寿宴后大家一起去看病中的大姨夫时,我就差点儿控制不住自己。之后总回忆起小时候跟大姨夫在一起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

今天听了悼词才知道大姨夫是1925年12月11日生人,居然挺过了88岁生日(江南过虚岁),也算是一种福报吧。好人有好报。

大哥哭成这样我真没想到。大哥是我们这辈人里大家最佩服的人之一,另一位是大姐。分别是大姨的老大老二。大姨姨夫一共有五个儿女。

大姨姨夫是我的另一对父母。我生在大姨家的——我出生在大姨家所属普陀区的妇幼保健中心,妈妈生了我后就住在大姨家,过了一段时间才离开。学校放假常在上海的大姨和三姨两家轮流住。虽然父母的祖籍分别是宜兴和无锡,但在我的潜意识里,上海是我的第一故乡,我的出生地。在所有城市中,我对上海的感情其实还是最深的。近十多年来父母和弟弟一家都在上海,父亲09年在上海去世。只要出行在外,我十有八九都会专门或顺道去上海,平均每年不下十次。近三年来平均每年至少二十次。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我虽然常到上海,但很少去大姨家。多半还是怕打扰大姨他们。每次我一去,大姨必定要留我吃饭,把家中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亲自下厨。我常说自己的母亲是做饭高手,但在她们姐妹当中,我母亲只能屈居亚军。大姨夫做的饭菜才叫地道的江南家常菜。小时候我一到大姨家总是点清炒鸡毛菜、冬瓜汤。早晚餐我最喜欢吃典型的上海饭——泡饭加萝卜干。上海的自来水有一股浓浓的漂白粉味道,我很不喜欢喝。但我却特别喜欢吃上海自来水做的泡饭。或许是一种情结所致。我对上海的感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吃大姨做的饭。

应该说,大姨夫这辈子是个非常有福之人——娶了我大姨这样一位勤劳贤惠的美女,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家庭生活却异常美满,儿孙成群,他本人一辈子也是在吃喝玩乐中度过的,笑口常开,烟酒常来。大姨夫死于脑瘤,但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几乎失忆,痛苦并不大。我们去看他时,他已经几乎认不出任何人了。

 

小时候,暑假到上海时我最怕的是蚊子。蚊子很欺生,所以每次到上海的第一个夜晚往往是我最痛苦的。但是因为有大姨夫在,我的痛苦总会减轻不少。我常常会在半夜醒来,看见大姨夫在给我身上被蚊子叮咬的地方涂抹他的唾液,给我扇扇子驱赶蚊子。我很快就会在清凉之中重新入睡。

大姨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姨一家七口人主要靠大姨夫一个人的收入供养。大姨很早的时候因为儿女多辞去了在新华书店的工作。大姨辞职的直接原因似乎是有一次小姐姐——排行第三——发高烧差点儿从窗户掉下楼。

大姨和姨夫十分恩爱,他们的婚嫁过程极其浪漫。大姨是我母亲他们五姐妹当中最漂亮的。大姨18岁那年,大姨夫到我母亲邻家走亲戚,路上看见了放学归来的大姨,惊为天人,回家立即跟家人提起,请他们让媒婆前来提亲。大姨夫当时应该是21岁,家里是大地主资本家,在无锡经营码头和船运生意。我母亲家那时已经破落,昔日太湖船王早已成为故事。

我小时候,常听大姨讲到大姨夫时说她被大姨夫“骗”了一辈子。现在想想大姨说这种话属于爱与怨皆有。

大姨夫也是中学毕业的,有一定的文化,工作很勤奋。但是,受家庭的影响,大姨夫有点富家子弟的“作派”,特别爱玩儿,带得三个儿子同样爱玩儿。我小时候喜欢闷在家里读书。在大姨时,常常是我陪大姨聊天,大姨夫他们在外面钓鱼捕蝉、抓蛐蛐(上海话叫“缠结”,我不知道汉字是哪两个)、抓爷胡子或“夜胡子”(上海方言,一种小蝉,我也不清楚应该怎么写)。

钓鱼回来,大姨把小鱼炸透,大姨夫就着喝酒。大姨夫爱玩儿,抽烟喝酒样样有。不过总体上比较节制,从未见过大姨夫酗酒。吃喝完毕后,爷几个就打牌下棋,不亦乐乎。大姨做饭,我大多数时间看书,偶尔也搭把手——下军旗。

大姨夫心胸很宽,开得起玩笑,一家人都喜欢相互开玩笑,很少争吵脸红。即便偶尔发生争执,大姨夫也讲不了什么。大姨更是不会吵架,刚要吵就脸红得说不话来。我母亲也这个样子,不会吵架。小时候我最喜欢大姨家,很大原因就是大姨家的气氛最好。三姨家因为三姨夫脾气有点儿暴,我有时避开在大姨家多待几天。我母亲姊妹六个,其中老大是男的,就是我的舅舅,后面是“五朵金花”。他们的脾气总体来讲都比较好。

由于儿女多,大姨家的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十分紧张。大姨很会过日子,精心操持家务,把一家人照顾好。大姨夫极为节省,牙膏用到最后一定要把牙膏皮弄开,把牙膏彻底用尽。过去中国这种家庭其实很多。

 

大姨三姨家都有个同样的特点——姨夫都不做家务。大姨夫下班后基本上就是吃喝玩乐——当然也是一种平民式的极为简朴的“吃喝玩乐”,与奢侈无关。但正是在大姨夫的带动下,一家人永远充满快乐和笑声。

因为时间原因,这篇文字到此结束。大姨家值得谈的人和事实在太多了。

大姨夫走好!愿你(我对大姨夫犹如自己的父亲,从不用“您”,那样显得太生分)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充满鲜花,阳光灿烂,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亲爱的大姨夫走了 <wbr> <wbr>昨日的故事永在我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