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守株网诞生之际
“守株待兔”是中国著名成语故事之一,可谓家喻户晓。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韩非子》,曰: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假如我们仅从字面来看,这则古代成语创制之初完全是一种贬义的讽刺,用来嘲笑那些好逸恶劳却又智商不高的人。但是,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忘记了它的贬义,现实中它常常被作为一个中性的成语来使用。比如,形容自己做好了准备、等待对手上钩时,有时也会用“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此时此刻,“守株待兔”显示出一种自信,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请君入瓮”等成语的含义接近,显得“胸有成竹”。此时此刻,我们所守的“株”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位置。我们可以将职业看作一个“株”或位置。
请注意,此处的“守株待兔”完全具有褒义,至少没有任何贬义。我们可以将此看作一种语言的进化,或曰:与时俱进。
当我们张开网,做好一切准备“守株待兔”时,我们充满自信,心中充满了由自信所带来的平静、安宁以及等待收获时的那种喜悦。这个时候,越是充满信心,越是冷静,越是安宁,越证明我们有“定力”。这种“定力”与自信和成熟成正比。成大事正需要有自信、定力,当然同样需要有机遇和运气。
现实中,每一个人都是兔子,同时也都希望捕捉自己等待的兔子。这种状态正说明了每个人都在等待机遇,追求成功。关键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成为一个健康的“兔子”,要尽力避免自己成为病兔或死兔。只有健康的、充分准备的兔子,才有可能在机遇——也就是自己等待已久的兔子——到来的时候,捉住兔子,获得成功。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每只等待机遇的兔子——必须提前找到自己的“那个树”——正确的位置。
“守株网”正是一个为兔子们准备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平台上,人、职业都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兔子”,大家都进入一个“兔喊捉兔”的职场游戏。我们可以“守株待兔”,可以“骑兔找兔”,甚至可以“龟兔赛跑”——在做好主要职业的同时做兼职,“龟兔”共赢——“鱼与熊掌兼得”,可谓“狡兔三窟”。
在“守株网”上,人们可以求职,也可以求爱,更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商业或其他事业的伙伴、战友。在这个平台上,人人都有位置,人人都有机会。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必须有真才实学,还要有真心诚意。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的所有信息必须真实。换句话说,你可以戴着假面参加舞会,但你如果要求职、求爱或求财,就不得不摘下面具,坦诚相见。从这个意义上讲,“守株网”其实就是一个交友平台,交友的前提就是真诚、真实。每个面具之后必须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
作者:天
马
2011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