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蓝筹股得不到市场追捧???
(2012-03-11 12:37:56)
郭主席几次喊话“蓝筹股显现罕见的投资价值”;诚然蓝筹股的确估值很低,PE在10倍以下的个股很多。可为什么就是引不起市场的追捧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蓝筹股上市一窝蜂。比如银行,工行上市,农、建、中都的上且盘子都是巨无霸。城商行上市,34省市自治区,就是每个省的一家城商行上市,后面要多少?就是34个。更何况还有几百个地级市的城商行呢?一个行业一窝蜂上市造成这个市场结构出现严重问题。仅就银行板块市值来说占整个市值的大半个江山,市场如何追捧?不知道其他国家是否也是如此一窝蜂上市的?值得研究。大蓝筹从一上市就成了万年乌龟只有爬行。
要彻底改变蓝筹股同行业不分好坏一窝蜂上市的格局,保证优质龙头企业的上市畅通无阻。
二、对需要上市的公司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市场建立初期就是为了国企脱困而来的,至今对上市公司上市的标准依然停留在为企业脱困这个基础上,尤其大国企资金链出了问题就向市场要钱。这已经成了惯例,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格局越演越烈。尤其国企更是如此,上市圈钱后不久就是增发,钱是越圈越多,越圈越穷。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上市标准,蓝筹股的市场形象早就被市场深恶痛绝。再低的估值谁又敢相信呢?比如银行账面利润如此丰厚,可就是还要靠增发来补充资本金。怎么算低估值?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去还算低估值吗?
三、什么叫低估值?我认为不能仅看静态PE.更重要的要看成长性。尤其在目前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究竟什么是低估值公司?起码要衡量几个标准:
1、动态PE;2、动态PB;3、EPS;
4.PEG.——这点最重要。是不是低估值要重点看成长性。今天的金融PE虽然是最低的,而PEG是最低的,就只能是估值修复行情。不存在走出中期牛股趋势的条件。
四、监管部门要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类管理,树立资本市场品牌公司。不要像中央二台搞得那些按市值、企业规模评比出的所谓“好公司”。尤其蓝筹股要树立大国企的市场形象。这不仅涉及到资本市场的管理问题,更代表国家形象、政府形象。我认为能够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是衡量好坏公司的第一标准。市场化管理就是双赢机制的管理。客户至上理念的管理。这是市场经济有别于计划经济的关键!!蓝筹股的市场形象极差,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计划经济痕迹、管理者的官僚主力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再加上垄断者地位养成的官僚主义作风。
五、大国企从90年代开始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讲政企分离,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所以蓝筹股的市场形象靠呼吁是没有用的。
中国资本市场的顽疾来自社会制度性缺陷,我们期待着制度性建设出现质的飞跃!!
大蓝筹想说爱你不容易,市场形象太龌龊,想让大家都爱你,首先你先爱大家!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