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5年汽车能实现全自主吗?只有8%的汽车行业高管这么认为

(2015-01-22 21:45:26)
标签:

财经

近日,IBM 公布了全新 的2025年汽车行业全球调研的结果,指出了汽车行业的趋势是打破汽车业生态系统边界并带来颠覆性变革。据此次调研预测,尽管汽车行业到2025年将提供更卓越的个性化驾驶体验,但全自主车辆与全自动驾驶并不会像人们想的那样常见。


IBM 2025年汽车业全球调研基于对来自21个国家中的175个汽车OEM商、供应商和其他思想领袖的访谈,详细指出了客户期望、增长战略、移动性要求、生态系统颠覆以及指引行业发展方向的其他主题。本次调研题为“2025年的汽车业:无边界的行业”,由IBM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 进行,是“2020年的汽车业:守得云开见月明”调研的后续调研。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全球汽车行业领导人Alexander Scheidt说:“尽管汽车业在近几年出现了复苏,但新的行业认知逐渐显现——更开放、更包容,而且无边界。拥抱这一转型可带来从自动化装配线以来没有出现过的益处。到2025年,行业不仅将重新创建汽车内部的高度个性化和数字化生活,而且在定义这种体验方面将为消费者赋予更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客。”


期待众包和与消费者共同创建


当今的消费者比以前的参与意识更强烈。他们期望数字化互动和更好的驾驶体验。报告指出,消费者不仅希望驾驶车辆;而且还希望有机会在相关服务方面参与创新和共同创建,例如信息娱乐。


IBM列出了九种外部影响因素,例如影响其他行业的经济/市场、政府法规和持续发展能力。调研指出,消费者期望的变化是2020年和2025年汽车行业调研之间最大的变化。目前,满足这些期望对于汽车行业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技术。


报告还指出,近三分之二 (63%) 的受访高管将移动服务或汽车共享/共乘服务视为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的领域。此外,超过一半 (59%) 的受访者认为,产品设计、营销活动 (54%) 和服务/售后服务 (52%) 都是汽车业能够通过与消费者直接合作而获得收益的方面。


认知车辆和更优秀的个性化驾驶体验


到2025年,车辆将足够精密,能够针对驾驶员和其他乘坐者进行自我配置。同时,车辆将能够学习、纠正、驾驶并且与其他车辆和周围环境进行交流。近80%的高管认为,车载认知技术将成为车辆通过学习和论证而为乘坐者提供更好体验并优化自身性能的关键要素。


57%的受访者认为,车辆“社交网络”将会使车辆能够互相通信,车辆不仅共享交通和天气状况,而且能够共享特定汽车制造商的信息。例如,如果一辆汽车遇到某种它从未遇到的问题,它会与同一品牌的其他车辆通信来寻求帮助,了解问题所在。


与普遍的看法不同,报告还强调了业界对于不需要驾驶员,且融入到正常行使状况中的全自主车辆的强烈怀疑态度。只有8%的高管认为全自主车辆到2025年会成为普遍现象。此外,仅19%%的受访者认为,驾驶系统能在无需监控的情况下处理所有状况,而且驾驶员可以执行驾驶以外的任务这种全自动环境在2025年会成为普遍现象。


87%的受访者认为半自动驾驶会很常见,例如当前的自动泊车或辅助便道技术。另外,55%的受访者表示,到2025年,高度自动化驾驶也会实现,例如,系统能认识到自身局限性,并在需要的时候请求驾驶员控制车辆,同时驾驶员可以执行一些非驾驶任务。


界限将日益模糊,过去严格的边界将被击碎


总体来讲,IBV 2025年汽车行业调研绘制出了明确的前景:行业的增长将来自于提供附加的价值,而不仅仅是销售更多车辆。尽管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能够适应这带来的挑战,但仅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现在已经做好准备。


调研中强调指出,未来要求我们必须把上个世纪严格、自足式的行业快速转变为一个开放、协作而且由新的创新者组成的生态系统:

 

  • 73%的OEM高管将移动服务(车辆所有权的高性价比替代方案,例如车辆共享/共乘)视为可以与消费者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 73%的高管将与其他行业的协作视为行业在2025年增长的最佳机遇
  • 75%的高管期望非传统行业的合作关系将在2025年的汽车生态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

Scheidt表示:“展望2025年,随着边界的持续模糊,新的生态系统将给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拥抱开放的企业将有能力实现长期的成功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