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百年的奋斗史中,IBM给世界带来了一次又一次振奋人心的技术腾跃,并在商业运营上赢得风光无限。当然,其间也曾有过停滞不前的阵痛,以及宏愿折戟的苦涩记忆。经过了沧桑岁月的洗礼与涤荡,蓝色巨人对技术创新的追寻之心从未改变。
在商业竞争激烈的信息技术领域,IBM是当之无愧的先驱,同时也始终是后来者赶超的目标。从1911年至今,蓝色巨人曾数次在低谷中徘徊,也曾在剧烈的市场震荡中陷入迷茫。好在,凭借着早期确立的管理布局,以及危机关头关键性的业务转型决策,IBM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并且赢得涅盘式的重生。这些经历被演绎成一则又一则的商业故事口耳相传,但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回顾IBM百年的奋斗史时,人们更多地习惯于回味和分享其商业成功所带来的感动。
商业成功的耀眼光芒可以驱散产业剧变的硝烟。但在IBM沐浴百年沧桑的躯体里,技术与商业是其生命DNA中永远紧密缠绕的两条曲线。从公司成立伊始发明打孔卡片制表机,到制造出打字机和真空管计算机,从1964年成功推出IBM
System/360计算机,到深蓝、沃森在人机对决中取得传奇性的胜利,都是铭刻科技进步史册的宝贵印记。另外,在材料、化学和物理等科学领域,IBM也不断取得丰硕成果。IBM研究院曾经三次赢得诺贝尔奖,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高温超导等。
刚刚过去的8月,IBM在自旋电子学(自旋迁移电子学)领域取得崭新突破。IBM研究院联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固体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宣布,已经找到同步电子的方法,基于此方法,自旋电子可以实现同步旋转。新方法将电子自旋周期延长30倍,达到1GHz处理器的运算周期。虽然目前实验只能在极端低温下才能进行,但仍为更高效能闪存设备的制造打开的探索之门。
蓝色巨人对技术创新始终怀抱追求之心,同时IBM与各领域技术从业者的互动也在不断地延伸和丰富。8月23日~24日,“2012
IBM软件技术峰会”在北京举行。这是IBM首次在华举办此类面向一线技术实践者的软件技术盛会,同时也是IBM近年来在华最高规格的技术会议。
IBM出动了由三名IBM院士和8名IBM杰出工程师组成的顶级科学家团队,与2000余名技术人员进行了60余场的分论坛研讨,一起畅谈软件技术未来。对IBM而言,这是商业成功与技术演进之间一次非常关键的激情碰撞,在从百年技术精神中汲取力量的同时,更与中国软件从业者就技术变革的未来展开真诚的对话。
技术信仰在软件市场上空飘荡
在百年发展史中,IBM经过了多次重大的业务转型,这些转型与当时的经济、产业和科技趋势密不可分。上世纪60年代,IBM围绕System/360开发的技术豪赌,以及2005年IBM剥离PC业务都是其中的经典案例。1995年,伴随当时风靡世界的“电子商务”理念的推出,IBM成立独立的软件业务部门,并且迅速并购Lotus、Tivoli、Informix等重量级软件公司,完成了软件业务独立后的首轮扩张。
2002年彭明盛接替郭士纳成为CEO之后,蓝色巨轮向软件业务全面转舵。在此阶段,IBM连续收购了Rational、Cognos、SPSS等公司,同时不断从中间件市场向外延市场拓展。2009年年底,IBM软件业务迎来了最为重要的一次架构调整。原有的软件集团被分拆为软件解决方案和软件中间件两大部门,软件业务战略重心由中间件转向基于业务流程和业务成果的跨品牌软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这一转型意味着IBM将用更为灵活的业务架构实现软件的灵活交付,同时也为软件领域的技术创新搭建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在日新月异的软件行业,IBM用16年的时光褪去了行业新兵的青涩。虽然它曾经是FORTRAN、COBOL和SQL编程语言的发明者,更史诗般地开创了关系型数据库理论。但作为独立的软件供应商,IBM需要在一个全新计算时代之下的、快速变化的软件市场中重新证明自己。要想实现这一目标,IBM历久不衰的技术精神需要在软件领域传承和发扬。
“在全新的计算时代里,软件正在重塑行业,软件开发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事业发展良机。”IBM软件集团Rational总经理Kristof
Kloeckner博士在本次IBM软件技术峰会上说。他认为,随着云计算应用模式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将变得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应用程序,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变身开发者,信息以最丰富的渠道交付到用户手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
Kloeckner表示,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敏捷开发正在成为引领软件技术变革的关键性力量。伴随着企业移动性的提升,企业可以实现更快速地业务响应,业务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云计算的出现则大幅降低的IT系统开销,缩短了应用的部署时间,摆脱计算资源的束缚成为可能;面向大数据的分析让用户获得了传统BI(商业智能)以外的、更为深邃的洞察力,让人类对异构数据源的利用更进一步;敏捷开发则加快了软件供应链的软件交付速度,开发者将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开发协作。
“事实上,我们今天面对的是全新的商业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交付,而服务的构建可以从云计算基础设施体系中获得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同时,云交付模式带动了大规模数据存储与分析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应用的生命周期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敏捷开发理念向实践层面的转化改变了应用交付的周期。”IBM中国开发中心CTO兼创新工程院院长毛新生说。
他还强调,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敏捷开发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了新一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它们就像是大象躯体的各个部分,不能割裂开来加以分析。同时,这些新涌现出的新兴技术继承了此前SOA、BPM(业务流程管理)等技术领域的核心要素,在新的计算时代支撑软件技术的整体演进和商业应用变革。
如果说移动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是软件之树上生长出的新果实,那么软件开发技术则是支持软件之树长青不衰的恒久根基。作为一家老而弥坚的IT公司,IBM拥有漫长的软件开发史,并且为这一领域贡献良多。1975年出版的《人月神话:软件项目管理之道》一书记述了IBM
System/360计算机波澜壮阔的开发历程,是软件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奠基之作,被誉为软件领域的圣经。而在收购Rational之后,IBM收获了Rational创造的RUP(Rational统一过程开发方法),实现对大型软件团队开发大型项目的支持,并且进入到敏捷开发领域。
Walker
Royce是IBM在敏捷开发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他目前是IBM软件集团首席软件经济学家。作为一位在软件开发领域深耕30余载的专家,Royce曾撰写了《软件项目管理:统一框架》、《软件开发经济学》两本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著作。有趣的是,Royce还来自于一个具有软件开发传统的家族。他的父亲Winston
Royce在1970年提出了瀑布式开发模型。
在本次会议上,Royce向开发者们展示了敏捷开发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以及开发管理理念。作为一位长期专注于软件经济学研究的学者,Royce认为,敏捷开发在注重经济性的同时,还必须与开发组织的纪律性相关联。“没有纪律的敏捷不能形成规模,而没有敏捷性的纪律则缺乏竞争力”他强调。
Royce认为,在软件工程的从业者和软件治理的利益相关者之间,需要加快信任的速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集成”、“协作”和“优化”是软件开发平台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方向。他同时强调,尽早且持续的集成对提升软件开发的敏捷性尤为重要。“软件的开发者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在组织内部构建一种可信任的环境,以及如何通过可度量的方式在实践者和管理者之间建立更加可以相互信任的氛围。”Royce说。
基于30年的软件开发经验,Royce对敏捷开发模式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了一些总结。他认为,传统治理方式与现代治理方式的重要区别在于有效的计划,并重申了将集成测试放到单元测试之前的观点。“集成测试基本上是验证我们的设计,单元测试是去验证我们的代码。我们知道验证设计更加难,所以要先攻克比较难的部分。”Royce说。
目前,IBM正在基于其Rational开发平台推广“集成测试驱动开发”的重要理念。Royce还指出,在向敏捷开发转型的进程中,开发组织还面临着开发文化的转变。“对一个企业敏捷度的度量,要看其单位时间内的变更成本。也就是说,要对敏捷性加以证明,需要对变更成本进行量化。出于这一原因,企业应该避免计划和需求中对精度的过度要求,不依赖主观和猜测进行度量,同时从困难而不是最简单的部分入手。”他说。
云与大数据奏出澎湃交响
在今天的IT领域,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两个关键词绝对热得发烫。同时,它们之间也拥有着相辅相成的“亲密关系”。正如Kloeckner所指出的,云计算的出现让计算资源的成本大幅回落,这为大数据技术对异构数据源的智能分析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另一方面,云应用模式的普及也推动了大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让人类对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洞察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在这样的一次技术盛会上,云计算和大数据自然是技术研讨的热门话题。IBM软件集团杰出工程师Jason R
McGee这样向与会者描绘云计算在未来所能营造的技术场景。他指出,云在现阶段所提供的是一种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目的是降低IT成本,并缩短项目的启动时间,这些目标通过自动化技术予以实现。而在未来,云计算模式将会进一步简化,并加速开发和部署的集成。未来的云模式将抽象化中间件环境,提供内置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开发环境。
McGee表示,最终开发者希望在云上运行自己的应用程序,虚拟化、映像、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都是帮助开发者为自己的应用程序构建必要基础设施的相关技术。与传统的交付方式相比,云毫无疑问能够提供更快的部署速度,以及更强大的易用性。
与云计算类似,大数据技术也在追求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能实现高水平的数据分析。IBM软件集团大数据开发项目总监薛峰认为,在现阶段,大数据的能力及其可能存在的价值正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很多企业使用多种大数据应用进行数据分析试点,或者是有限的数据处理。人们尝试对各种类型、速度和数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支持新的应用类别。“在未来,针对员工和客户的企业级大数据应用可望大行其道。大数据技术将为各种业务线和客户提供可扩展的新型应用。”薛峰说。
如今,包括Hadoop、流计算、NoSQL、文本分析、数据发现等在内的新老技术门类已经齐聚大数据旗帜之下,越来越多的软件从业者渴望在这片新大陆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IBM认为,在这一领域,对多高容量、即时型、多类型和分散来源数据的集成与管理将成为引领大数据技术进化的主旋律。另外,超大规模的数据分析、面向新一代数据科学家的分析和可视化工具,以及企业级可用性、安全性和集成性方面的改进,也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点。
移动应用接棒“最后一公里”
当各式各样的应用在企业数据中心内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让使用者更加方便地使用这些应用,并且激发出新的业务价值,就成为技术实践者面临的新课题。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掀起的巨浪之下,移动应用正在形成一股新的、同样充满美好想象空间的新潮流。
今时今日,IT应用早已走出大型机或者分布式计算体系的藩篱,通过互联网和云交付到形形色色的终端设备之上。这些具备高度灵活性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消费级领域,大量企业级应用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交付到使用者手中。
从某个角度上看,移动改变了企业级IT应用的面貌,虽然看上去它可能解决的只是庞大躯体上“细枝末节”的问题。首先,移动应用从外部推动业务模式的变革,面向客户、合作伙伴和内部员工的移动应用体验成为企业CIO关注的新课题,并由此带来IT对业务支持内容的延展。另外,移动化趋势让应用的生命周期进一步加快了,同时其应用模式更具迭代性。移动应用的普及正从某种程度上拉动应用设计中心向企业外部方向的位移。
在本次会议上,IBM与软件开发者共用探讨了现阶段移动应用开发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难题。例如,如何面向多个移动平台进行应用开发?移动应用该怎样在经济性前提下与企业系统相集成?移动开发团队应该如何满足加速产品上市的需求?
IBM系统管理架构师、杰出工程师Leigh
Williamson认为,移动开发者应该首先专注于用户体验,以实现自外而内的设计。与此同时,应用测试并不仅仅局限于前端,要进行覆盖客户端、中间层和后端的端到端测试。
谈到移动应用的现在与未来,Williamson表示,目前用户已经认识到了移动的重要性,但还没有充分对其进行利用。业界中大部分的企业更侧重于解决狭义的问题,客户也在寻求移动应用与业务需求和成果之间的联系。而在未来,移动应用需要实现多渠道应用的自动持续交付。对于移动领域的从业者而言,这样的模式开发成本更低,还能够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更加开诚布公的交流。
另外,IBM还透露了2012年1月收购Worklight以来在移动开发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Williamson表示,早在两年之前,WorkLight就与IBM
Rational合作展开的相关的产品集成工作。收购之后,IBM对WorkLight开发环境的图形界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并将其融合到集成移动开发解决方案之中。目前,IBM已经能够同时为开发者提供移动应用平台构建工具和生命周期管理工具。
【记者观察】
绷紧技术创新的理性神经
盛夏八月,IBM为中国的软件开发者带来了其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和敏捷开发这四大热门技术领域的探索与思考。这一高规格的会议继续烘热国内软件从业者的交流氛围,继微软TechED、甲骨文OpenWorld、SAP
TechED后,软件开发者再添技术交流新平台。
软件厂商对开发者的关注度正在攀上新高点。众多软件巨头为开发者生态体系持续投下的巨资,不断传递出回归技术精神的信号。蓝色巨人也在这一潮流中找到了实际的依据。其近期进行的2012年《IBM全球CEO调查报告——中国洞察》结果显示,全球CEO已将“技术”列为首要影响组织未来三至五年发展的关键外部因素,这也是此项调研开展五年来“技术”首次排名第一。
无论何时,理性的思维都不应被梦想的热望所掩盖。在“2012
IBM软件技术峰会”之前的一次交流活动中,《彭博商业周刊》主编、作家许知远讲述了自己对技术变革的思考。“这些年来,我们经常讴歌技术变革的重要性,但对其所呈现出的另一面很少提及。从互联网的崛起,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新的野蛮能力与新的技术文化伴生而来。在技术变革时,怎样去接受新技术,同时正视其中所蕴含的野蛮性,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命题。”许知远说。
技术的能量早已引爆,智慧却还在门外徘徊。“技术变革不能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或是市场营销的陈词滥调。技术变革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需要来自人类情感、思想和道德方面的综合力量铸造真正的技术变革。”许知远说。
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注意到了创新与文化脱节的实际问题。“2012
IBM软件技术峰会”在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的联动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看到,来自IBM沃森实验室的研究者与中国开发者共同讨论前沿技术成果转化的课题,热门技术与行业业务结合的话题被频繁谈及,敏捷开发理念的传承与新一代开发者文化的形成备受关注。
作为一家生命DNA中技术与商业精神同等重要的企业,IBM技术创新的思想激荡始终与商业进步紧密相依。它正努力从这一过程中凝炼新的竞争力,并在与技术实践者的交流方面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我们希望以新的方式与一线技术实践者展开真诚沟通。‘把领先的技术真正融入商业实践’,我们希望在这条道路上与软件开发者一道赢得新的成功。”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战略及市场总监吴立东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