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93751012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闲逛随拍499灵石资寿寺
(2018-01-06 06:00:00)
标签:
历史
文化
旅游
杂谈
分类:
外埠名胜
资寿寺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0公里处的苏溪村西侧。据明成化三年(1467)《重修资寿寺记》碑载,创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9),重构于宋,金末被火焚毁,元泰定三年(1326)重修,明初寺院遭到荒废,成化三年(1467),至天启二年(1622)时初具规模。清代屡有重修。
坐北朝南,殿堂依地势布列,前后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布列有影壁、山门、仪门、山门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厢建钟楼、鼓楼、弥陀殿、药师殿、地藏殿、二郎殿、弥勒殿及三大士殿等,寺西北隅有演法堂、方丈院等遗址。寺内存明代壁画、塑像,明、清、民国维修碑及残经幢。
影壁▼
山门▼
入山门有一条长达20余米砖砌围廊走道,由低而高渐次伸往院落。▼
仪门▼
仪门额明天启二年(1622)额“法王古刹”▼
山门殿▼
山门额殿▼
殿内“哼哈”二将塑像▼
天王殿▼
殿额为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傅山先生的书匾“山林野趣”四字。
▼
殿内两侧塑有四尊天王像▼
前院东配殿——三圣殿▼
前院西配殿——土地堂▼
殿宇后院▼
大雄宝殿▼
檐下悬明崇祯四年(1631)“万德巍巍”匾额▼
廊檐下悬“大雄雷音宝殿”竖匾▼
殿内供奉法、报、应三身佛坐像▼
东壁绘东方三圣▼
西壁绘释迦摩尼说法像,首执法论,作说法印,两侧普贤、文珠菩萨协侍。画面南端绘天王护法像,下部为为太宗奉佛图。构图主题突出,着色浑厚,工笔重彩,技法不俗。▼
弥陀殿——位于大雄宝殿东侧。▼
殿内佛坛上塑西方三圣▼
东山壁画以毁。西山绘水陆画,壁画中央流云翻腾,佛像隐于其中,冥王横眉怒目。下部绘儒、释、道仙佛鬼神水陆画,各人物分组、分层次布列。▼
药师殿——位于大雄宝殿西侧。▼
殿内佛坛上供奉药师佛,两侧日光、月光菩萨协侍。▼
两山墙绘十善菩萨与天龙八部神众像,上、下两层布列有序。▼
后院东配殿——有弥勒殿和三大士殿。▼
弥勒殿▼
三大士殿▼
三大士殿内的十八罗汉塑像,尊尊体型优美,神情逼真,件件色彩清淡朴实,花纹自然得体,可谓是全寺现存彩塑之最。▼
一个夜晚,三大士殿内十八罗汉的佛头不翼而飞。之后被爱国人士、台湾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全部捐赠回国,更为这资寿寺的十八罗汉增加了一份传奇色彩。▼
后院西配殿——有地藏殿和二郎殿。▼
地藏殿▼
二郎殿▼
天王殿两侧钟、鼓楼▼
寺西北隅有演法堂、方丈院等。▼
寺内存明、清、民国维修碑及残经幢。
明成化三年(1467)立,额篆“重修资寿寺记”碑,碑文记述了释迦摩尼生平及重修寺内天王殿、僧堂、方丈院、并妆塑天王殿神像的经过。▼
余有明正德年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及民国时期维修碑和残经幢。▼
此外,在寺东南角建有关帝庙,它们同主体建筑朝夕共存,相映成趣。▼
以上文字内容均参阅寺内介绍牌、《百度百科》网站及
《中国文物地图集》一书。
本次为《北京古迹》群活动,群主
天翔128
带队,五天一车四人前往。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闲逛随拍498 介休太和岩牌楼
后一篇:
闲逛随拍500 霍州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