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墓位于房山区石楼镇二站村,原有贾公祠、宝顶、碑亭等。1956年因盖校舍被毁,墓和祠均被夷为田地,现存“重修贾公祠碑记”两通。2003年为弘扬历史文化,纪念唐代著名诗人贾岛而重建,现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的贾公祠由两部分组成,东区是贾公祠的重点,前半部是由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的院落。后半部分为贾岛的衣冠冢。西部是文化接待区,是两重院落。其中陈列了纪念贾岛的文字书画,供人欣赏。
东区
山门殿▼

正殿名为“骚坛异帜”殿,内有贾岛塑像。▼

东配殿名为“瘦诗轩”,内有贾岛与另一位诗人孟郊的并列塑像。▼

西配殿名为“月下斋”,是表现“推敲”的故事,内有贾岛与人生知己韩愈的塑像。▼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生于唐太宗大历十四年(779年),范阳(今北京房山区周口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作《病蝉》诗“以刺公聊”。公聊恶之,与礼闱议奏贾岛“疯狂”,将其逐出关外。唐文宗私访,知其才,任其为长江县(今四川省大英县)主簿。三年在任,卷不释手。开成五年(840年)秩满,迁晋州(今四川省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在晋州去世,终年65岁,葬于晋州南安泉山。贾岛诗歌创作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著有《长江集》十卷,收入诗作近400首。诗格一卷,论述诗歌构思境界。
贾岛画像(来自贾岛纪念馆展室)▼

贾岛病逝后,葬于四川安岳城西安泉山,以后历代屡有修葺,清代将墓前建筑改成瘦诗亭。此后,北宋元丰年间,大英县回马镇的长江坝村在明月山建起贾岛墓祠。至少在明天顺伍年(1461年)贾岛的故里房山在二站村也修建起贾岛墓祠,清代又多次曾建。其后,安徽、洛阳、陕西都先后建起贾岛墓祠。
房山贾岛墓旧景(来自贾岛博物馆展室)▼
这说明贾岛创作的不朽诗篇广为人们喜爱,为官清廉深受百姓拥戴,死后为后人所崇敬与怀念。自晚唐至今,千百年间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祭扫吊怀,步韵唱和,以至各地贾公祠成为一方名胜。
贾岛的衣冠冢▼
中碑碑首“万古流芳”,碑身“贾岛墓”落款“大明正德丙子岁房山知县曹俊立,公元二零零四年季春吉日重刊”,新的墓碑昭示了后人的敬仰之情。▼

中碑碑额“万古流芳”,碑身碑阴为明代大学士书法家李东阳七言律诗《贾岛墓诗》:
百里桑乾绕帝京,浪仙曾此寄浮生。
葬来诗骨青山瘦,望尽荒原百草平。
地无椒盘供庙祀,有人骢马问村名。
穹碑四尺标题在,词赋风流万古情。▼
东碑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立的贾岛记地碑▼
《寻隐者不遇》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贾岛
贾岛峪西北不远处有松树岭,此岭地处长沟峪村南,与贾岛峪隔岭相峙。松树岭成锥形拔地而起,岭上有棵千年古松,人称“贾岛松”。民间传说《寻隐不遇》诗即作于此。找此松废了不少劲!▼
贾岛松高约10余米,状如黄山迎客松。主干苍劲挺拔,干顶端派生两枝,一枝攀天而上;一枝伸向西北,看似向岭下的过客招手,远观近赏,一幅卓然脱世之姿。近年不知何因贾岛松干枯而死!▼
另外,在其房山云居寺北塔园东侧有一元大德八年(1304年)的《元故医隐贾君阡表》碑,此碑原在张坊镇北白岱村,据旧拓至元三年(1337年)《贾和墓道竭》就是医隐贾君之长子。在《贾和墓道碣》中,撰文人苏天爵推断此贾氏系统,有可能就是在房山云盖寺出家的唐朝诗人贾岛的后人。
其文曰:“按贾氏,系□□唐叔虞。唐长江主薄贾岛以诗名世,居涿州范阳。金大定(1161—1189年)末,分范阳为万宁县;明昌二年(1191年),又名奉先;国初(即元初1271年左右)始改□□。岛墓今在县境,君岂其苗裔耶?”
存于云居寺大德八年《元故医隐贾君阡表》碑▼
元大德八年碑文讲述贾君父母早亡,养于姑家。稍长,因姑家为官他乡,而未遂行。成人后至燕,寻亲未果。因喜房山景色,逐择安家,并继续祖业,在此行医。于至元戊子年(1288年)贾君卒,夫人也于丁酉年(1297年)卒,三日后,和葬于贾君之莹。留有有四子。碑阴为贾家家谱,共有六代。▼

以上文字内容均参阅《贾岛纪念馆》展室介绍及《新日下访碑录·房山卷》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