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林国师:客问

(2013-06-19 09:43:34)
标签:

佛法

修行

发心

工夫

玉林国师

分类: 法师开示

玉林国师:客问

 

客问:士大夫可学道乎?

 

曰:噫!难言之矣。

 

士大夫不可学道乎?

 

曰:噫!是何言欤?

 

客惊异曰:师半肯半不肯,何也?

 

曰:吾明语子。世之言,道者不一,教子问道于我,岂非以了生脱死、见性成佛之道乎!此道不可以有心得,不可以无心求。离娄无以用其明,师旷无以用其聪,公输子无以用其巧,甯武子无以用其愚。不能忘身,不可以学道;不能忘心,不可以学道;不能忘世,不可以学道;名不能忘,不可以学道;利不能忘,不可以学道;妻孥眷属不忘,不可以学道;家园事业不忘,不可以学道;知见不忘,不可以学道;记习不忘,不可以学道;喜有靠傍,不可以学道;贪易畏难,不可以学道。而士大夫果能如是乎?然而舜何人也?子何人也?况佛称两足尊,士大夫非福慧具有之人乎?倘把智慧不向他处唐丧,猛看破此身虚幻,一息不来,即便败坏。此身尚尔,无可把捉,身外更有何可留恋?努力向天地未成、人物未立、自己身心亦无之前,一回证自广大性体,方知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自不生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无一不宜为,无一不可到,岂士大夫而云不可学道耶?

 

客问:何等士大夫易于学道?

 

曰:具足三事者,易于学道。何等三事?一,知有三世。若不知有过、现、未来,则上者勉为圣贤,而不高远;下者寻常修省尚未必能,况可与言出世之道?二者,知畏三世。知而不畏,与不知者相去无几。三者,知了三世。畏而不了,终被三世之所笼络。所言知者,灼见性灭论之谬。眼见耳闻,多过现未来之感应,不可不信。今生所处之顺逆,由于前生所为之善恶;今生所为之善恶,关乎后生所处之顺逆。一当安分顺受,二当防微杜渐。何以云安分顺受?今生仁而夭,贞而厉,皆系前生之因,无可怨尤。今生富而贪,寿而忍,皆感后世之果,无可侥幸。如是知者,具有学道气分。所言畏者,猛念三际轮回相续不断,一念之差,升沉顿异。且不独恶可畏,而善亦未足恃。纵今生修为尽美,安知来生处顺境而不迷乎?知此而不坐卧不安、饮食无味者,未之有也。如是畏者,具有学道阶梯。所言了者,三世之妄,本于一迷。由前世迷自本性,认物为己,以四大为身,以对境而生者为心,增长妄想妄业,故感今生妄身妄世。今世复迷自本性,认物为己,不知四大虚假、心本无生,则现在复多妄想妄业,而成来世妄身妄世。若欣慕从上佛祖无量劫来,吃尽千辛万苦,觅得捷径的门法,教人于身心世界未有以前识自本性,则便本自无生,何灭之有?现在尚不可得,何过去未来之有?方知也无人、也无物,十方世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然后不妨乘自愿轮,于无生死中示有生死,于无身世中示有身世,于无三际中示有三际,出没卷舒,如同梦幻。求如是了者,方可以学道。


客问:学道如何不蹉路。

 

曰:善哉问!世之不参涅槃,堂里禅者,难乎其不蹉路矣。虽然,当今传法者遍界,方行等慈,不择净秽,开阐无遮,度诸疑谤。先进者以广接为心,后进者以易入为事。知名盛而实衰、辩名似而实非者,难道全无?敢谓罕有。吾言之,安足为人重?而可与子深言之也哉!

 

客固请。

 

曰:如子之不以人废言,吾姑与子漫言之。学道,欲无首越之燕之叹:


第一须发心谛当。或志小见近,图作世间善人,只消读治世圣贤之书、行治世圣贤之事。或遵行如来权教法门,助其修省,亦有益无损。若欲究竟出世无上妙道,当专为生死始得。专为生死,则博闻强记如庆喜,一问十答如香严,百鸟衔花如牛头,千指绕座如夹山。尚须舍己从人,况降斯而下者乎?不为生死,必尚知见,此道不属知见;不为生死,必务功能,此道不属功能;不为生死,必慕豪放,此道不属豪放。一尚知见、务功能,慕豪放,则非愚即狂,成魔落外。善因而招恶果,多自不专为生死学道者而成,岂不一蹉永蹉哉!

 

第二须工夫谛当。既为生死发心学道,可不返躬自省?果能具大根器、一闻千悟了也未?若也未能,须参一句话头。一日不透一日参,一月不透一月参,一年不透一年参,一生不透一生参,今生不透来生参,永无退失,永无改变,方谓之谛当工夫。参定一句话头,便是斩知见稠林之利刃,渡生死苦海之慈航,解杂毒入心之圣药,指万古迷津之导师。不集善而自集,不断恶而自断,不持戒而自戒,不习定而自定,不修慧而自慧,不课佛而即课,不诵经而即诵,不求生胜处而自生胜处,不求而自多善友。本不求誉,亦莫可毁。如是专一,如是精进,如是久远,纵未发明,亦现在可为后学规模,将来必得佛祖心髓。倘名色为生死学道,而起旁疑、求别助,生异见,多外骛,惮艰辛,喜快便,管教百妄交集,其蹉可胜言哉!


第三须悟处谛当。既专为生死,纯一参究,必待工穷力极,时至理彰,命根断,本来面目现。不疑生死,不疑古今,不堕坑落堑,不强作主宰,不认识神,不陷空豁,不涉矫乱,不入邪师圈缋,不犯明眼料拣。傥鱼目为珠、瞌睡当死,以卤莽承当为有力量,以硬差排为不疑,以粗放狂乱为大机大用,以颟顸为透脱无余,竿头宜进而不进,言句应参而不参,不烦穿凿而穿凿,不可抹杀而抹杀,入门一蹉,异解杂陈。所谓可痛哭流涕长太息者,非此类乎?


第四须师承谛当。非但无真传、杜撰阿师,不可承虚接响,即沿流不断者,亦须察其行实,不担条断贯索,谬自主张,蹉过师家相为处否?不辜负师家脑后深锥否?洞明从上纲宗否?不施为偏重瞎人眼目否?若无真正作家宗师为之打瞎顶门眼、夺却肘后符,则虽有实悟,自了则可,为人则祸生。傥若己见既偏、投人又谬,自方空豁,复向瞎棒瞎喝下似水合水、如空合空,谬执金刚宝剑,斩尽一切为实,不知我王库内无如是刀;盲引众盲、江河日下,或自入处廉纤,沾着邪知恶解家滋味,邪毒入心,如油入面,更或不知错认,漫云自肯,不受人究竟,谓之不被他转却。又或云:我见处是的,只要行履了。此等何足挂之齿颊!


第五须末后谛当。末后一句,始到牢关。灵龟负图,自取丧身之兆。不透末后牢关而言得大机大用;不透末后牢关而言具本分草料,其不为粗恶狂徒者鲜矣。不透此观,有正悟者,犹可为一时唱导之师,如无正悟,不知有此关者,其于古人“参悟与悟后重疑”,不移前作后、指悟为迷者,鲜矣。谤先圣、误后人,皆繇不知向上一关,可不畏惧乎!自利不全,利人不足,皆繇不透向上一关,可不惕厉乎!


第六须修道谛当。虽发心谛当,工夫谛当,悟处谛当,师承谛当,末后透脱谛当,更须自己觉察:是顿悟顿修根器否?是果地善知识否?打成一片、速于香林否?不走作、过涌泉否?现业流、识净尽否?事事无碍否?行解相应,名之为祖,试看先宗,是何标格!


第七须为人谛当。不可有实法与人;不可骗人,云有方便,助汝易入;不可教人不参死话头。决要人真参,决要人实悟,决要人悟后达向上关棙,决以见性谓之悟。不可轻意牢笼人于人认识之谬,哄云有省;于人向念未生时认妄为真,印云:有入。图一时门庭热闹,不顾展转,误赚邪法,纵横病发。于此,宁绝嗣,不乱传,方谓之为人谛当。前六种不谛当则自错,后一种不谛当则错人。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怜子请之诚而示之,甚弗轻以语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