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离财施而行法施

(2012-11-20 05:16:36)
标签:

佛法

修行

悲智双运

平等心

布施

文化

分类: 修福修慧

不离财施而行法施

  一次,佛吩咐善德长者去维摩诘家问病。
  
  善德为难地说:“我不堪去问病。”并自言自语道:
  
  “以前我在父亲家中做大布施,供养当时一切沙门、婆罗门、外道、贫困户、下贱者,及孤独者、乞丐等等。
  
  “经过七天,布施圆满。维摩诘大士过来对我说:‘布施大会不应是你这种做法,你应做法施大会,何必操办财施大会?’
  
  “我问:‘居士!什么是法施大会?’
  
  “他说:‘法施大会,就是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也就是,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以摄悭贪起布施度,以化犯戒起持戒度,以无我法起安忍度,以离身心相起精进度,以菩提相起禅定度,以一切智起般若度。’
  
  “他又下结论说:‘善男子,这叫法施大会。若菩萨住于此法施大会,他就是大施主,是一切世间福田。’
  
  “我听了心得清净,叹为稀有。
  
  “我顶礼后,解下贵重的璎珞供养大士。大士不受。
  
  “我再次祈求大士收下。大士接受了,分作两份,一份供养大会中下贱的乞丐,一份供养最尊贵的难胜如来。
  
  “大众共同见到光明国土的难胜如来,璎珞现于如来手中,变为四柱宝台,四面装饰妙严,不相障蔽。
  
  “大士示现神变后说:‘施主若以平等心布施下贱乞丐,等同供养如来福田,没有优劣之别,大悲平等,不求果报,这叫做具足法施。’”(《维摩诘经》)
  
  由此可知“不离财施而行法施”的内涵。公案里,维摩诘是布施者,乞丐和难胜如来是受施者。维摩诘供养璎珞时,心地宽广、平等,没有高下人我的分别,智慧相应实相,大悲不碍随缘,悲智双运,施而无施,度而无度大士教导善德,能如是而行,财施即是法施
  
  大家关键要认识不平等心是哪种状态不平等是指最初心中起了优劣等的分别,受分别心的驱使,面对各种高低等的对境时,心就表现为不平等,对上等境毕恭毕敬;对下等境轻慢鄙视,心态上有重有轻,早已不平了。在这样的心态中作财布施,心不相应于法,故不是法布施。相反,内心不生高下分别,对任何人都是一颗平等心,布施众生和供养佛的态度一样,这就是安住平等心中行布施,心与法相应,所以是法布施
  
  由以上举例,类推就知道,普贤供深妙观修既是财供,也是殊胜法供,因为能供之因是普贤行愿力与甚深信解的缘故。圭峰大师说:若按前文所说观行如说而行,则是如说修行。修观行时,有利益众生、摄受众生等的善心,即是法供养

  
  问:善德以何过失遭到维摩诘的呵责?
  
  答:善德布施有局限,只在父亲舍宅,处所有限;只布施七人,对象有限;只布施七天,时间有限。财施有限,法施无穷,财施得世间报,法施得出世报因此,遭到大士呵责。意思是,只做有限量的仅得世间果报的财布施,太没出息了。法布施,与法相应,才是超越数量、能超世间的大布施。应当行这样的布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知者无罪
后一篇:知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