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律己非律他

标签:
佛法修行戒律律己律他 |
分类: 修福修慧 |
文/崇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别人的错误,而且这些错误往往还会碍着我们。所以,一些憋不住的人就会提出来,有些人还是存有好心提醒别人、想帮助别人的,可是这样的做法以佛教的戒律来说,已经属于犯戒的行为。
对于这条戒律,很多人不能理解,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我是好心帮助别人,怎么还犯错、犯戒了呢?我刚学佛的时候,对这一点就很纳闷,觉得他明明错了嘛,为什么不能说或者帮助他、提醒他呢?尤其是当他的过失影响到自己的时候,更是感觉憋屈和郁闷。
后来用功用久了,才感觉到这条戒律的好处。首先是感觉只管自己用功,不要去管(也不能管)外边的事情,省了自己很多的精力。因为用功实在费精力,不要说有戒律约束了,就算是没有戒律约束,也不想去管这些事情了。这样慢慢地心可安静下来,同时功夫也开始好做了。
当然,有的时候看到别人出错,妨碍到自己,或者是看到很明显的错误,但是因为戒律的约束只好不去管,也不去说,只是退让一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些。并且从这里吸取教训,让自己以后不要做这样的事情,明白这些是自己都感觉不到的犯戒。
一开始当然是要在心理上采取阿Q的精神,
久而久之,变成习惯,发现别人的错误不错,正好可以作为考验自己的机会。有的时候轮到自己执法,也尽量对这些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到了有人提出来或者是开会,才会采取纠正措施。自己则更加以此为鉴,告诫自己,这样做会影响别人,会让别人讨厌,以后千万要注意。
再久下去,明白了空性的道理之后,就基本上看不到别人的错误了。因为一切事物是缘起性空的,只是个人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差别而已。而这个差别,正是自我的表现,是很狭劣的心态。遇到任何事情能够马上看到各个方面,自然有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
再久下去,随着自己功夫的加深,发现根本没有对与错;根本不存在有利与不利,一切是平等的。现实生活会有好与坏、顺利与障碍……一切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共事,需要一定的规矩或者戒律而已,这些好与坏、顺利与障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这个时候再也不需要用《六祖坛经》的无相诵“……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因为我已经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切,明白了戒律是律己而不是律人的了。管好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戒律的精神,遵守纪律、遵守规矩、遵守戒律、遵守法律……这样就能使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清净,一切事情都能顺利无障碍地完成,看一切事情都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