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常识(3)
标签:
健康 |
1.
基本步型有马步,弓步,丁字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常用步法有进步,退步,横行步,斜形步,跟步和垫步等。
一)
两腿左右开立,两脚尖向前,两脚平行,不宜形成内,外八字,重心落于两腿间,两脚距离与自己肩宽相等至三脚长度之间,膝弯屈至大腿与地面近似平行(或膝弯度稍大),膝盖微向里扣,膝向前不得超过脚尖,松肩,坐腰,落胯,头顶与会阴成一垂线,眼平视,平心静气,呼吸自然,宽胸实腹,园裆(两膝微内扣,两脚小脚趾及脚跟外侧稍着力,在松胯的同时,裆的两侧注意分开,好象包裹着一个物体则裆园)。
二)
弓腿屈膝,膝盖不超过脚尖,小腿后突处不超过脚跟,脚尖向前或微向里扣,松腰,垂臀,落胯,负担大部分体重,后脚虚踏地,膝微屈,脚尖斜向前方或与前脚平行。两脚的前后距离,一般以前脚跟与后脚尖直量相距一尺许(斜量相距一尺半许)至自己三脚长的距离之间。两脚横向距离,一般从10厘米至与自己肩宽相等,最底限度也必须两脚跟前后相对。从稳定平衡的观点来看,将弓步的前脚的外侧与后脚尖(掌)的外侧同肩宽。
三)
后腿屈膝半蹲支撑全身的重量,前腿膝微屈,前腿掌虚虚踏地,脚跟稍抬起并微向外翻;或者脚跟轻轻触地而尖上翘,两种形式均称虚步。虚步的横向距离约5—10厘米。
四)
丁字步实际是虚步的一种变态,不过两脚距离较近,两脚安放略成丁字形,一脚实着地面,一脚脚跟提起,脚尖点地。丁字步与虚步一样,都不能使两脚正好成“丁”字形,也不能成“八”字形,而是介于丁,八之间,所以有人称之为“丁八步”。
五)
一脚负担体重,屈膝下蹲,一脚贴地面以脚掌侧外缘着力向前横伸,脚掌全面贴地,膝关节要挺直不弯,脚尖向前成斜角或成直角(成直角的练法较难),两脚均全脚掌着地。身横,目视前方。胯高于膝(指下蹲腿的膝),尤其是胯与膝平的仆步,由于膝关节支撑全身重量,又要求膝盖不超出脚尖,对增强膝关节的支撑力特别有好处。胯低于膝的仆步,由于大腿贴于小腿肚,膝关节又超出脚尖,则膝关节着力较小,有助于柔韧性增强。陈氏太极拳的雀地龙或铺地锦(鸡)时伸直之腿要求小腿肚贴地,臀下落而裆上提,脚尖则上翘,对膝髋关节的柔韧性锻炼效果较好。
六)
独立腿脚尖朝前微斜向外,膝关节微屈;提膝腿脚尖微向前下方,不使脚背部分紧张(有的太极拳主张脚尖上翘,其目的主要在于技击),初练时提膝高与脐平,练习日久,要求提膝高与心口齐。独立步须头部顶劲虚虚领起,意存小腹,脚掌和脚跟用意下蹬沉住,就较易站立稳当。
2.
太极拳理论:“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下部两足定根基”;“迈步如猫行”;“步随身换”(身法有变换,步法要跟着变化);“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之虚实,处处总此一虚一实”;“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立身须中正安舒”。
在练进步,退步,上步,垫步,盖步,倒插步,跳步,纵步,侧行步,跟步,行步,摆步,扣步等步法时,要注意腿部移动的先后主次,脚的起落方法和方向,落脚时的两脚距离和脚尖所对方向,并且起脚要轻,落脚要稳。一般前进时脚跟先着地,缓缓全脚踏实;后退时脚尖先着地,徐徐全脚踏实。在作连续弓步前进时,要体重完全落实在前脚上,把身体稳住,以一腿弯屈支撑全身,后腿先提膝带动脚跟先离地轻轻提起,脚尖斜向下垂,再将腿渐渐边伸直迈出,脚跟先着地,慢慢全脚踏实。简化太极拳里,注意在提腿迈步时不要连上身也一同前移,而是在脚跟先着地后,脚掌慢慢向下落地的同时随之缓缓屈膝将上身前移,待脚掌踏实,脚趾抓地而小腿稍感着力时,则膝盖刚与脚尖垂直,重心刚好就到了恰当的位置。一般横向距离约一拳至与肩等宽之间,最低限度也须两脚跟前后相对(弓步时前脚脚尖正朝前方,后脚脚尖斜向前方,两脚形成丁,八字之间的状态)。除吴氏太极拳外,在做好弓步时,上体不宜前倾,后腿似直非直,不可梃直,又不可有明显屈膝。做成虚步时,前面虚腿稍屈膝,特别注意松腰坐胯,体重几乎完全落在后面的支撑腿上;上体直竖不偏,尾骨根与支撑腿的脚后跟成上下一条垂直线;臀部不可向后凸出。
做成丁步时应注意的是支撑腿保持屈膝,不宜站直。太极拳中除了下势,七寸肘,七寸靠等几个个别姿势身形下矮之外,几乎每个式的身形高矮都是一致的。整个动作过程中支撑腿屈膝程度与起势时两膝的弯屈度要基本相同。
做成仆步时则应注意上身尽量保持正直,两脚平行成一条直线或前脚脚尖与后脚(屈膝下蹲腿)脚跟相对成一直线,两脚均需全脚掌着地(陈氏太极拳的雀地龙等直腿可脚尖上翘),后脚脚跟提起或前脚掌的外侧缘翻起,都是不合适的。
做独立步时,如从“下势”转“独立”时,左脚掌稍向外撇,重心由后面的右脚缓缓前移,待重心全部移到左腿上,右脚才缓缓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右胯要微向前顺,上提,使得右膝与右肘相对。
3.
根据国家体委审定的《武术竞赛规则》,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4.
“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
一)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屈膝略蹲,头顶要平,颈要竖直,腰脊正直,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松肩,松腰,松胯,两臂抬起与肩平,肘比肩略低,做环抱大树状;两手各指均张开微弯如半握球状,两手心相向,距离1尺左右;两眼自然睁开,平视远眺一固定目标,呼吸自然。站完后做些简单的放松腿部肌肉的活动,如起蹲几次,原地跳跃几次或散步片刻,这时腿部会有一种温热的轻松感。
有歌诀:脱肩松臂贵疏腰
二)
两腿摆成倒八字站立,膝盖内收,屈膝屈胯的角度较浑园桩小,也就是说姿势站得较低,其它大体同浑园桩。其歌诀:
夹马式,脚抓地,头顶天。
空胸下气,垂肘塌肩。
入息要自记,宜增不宜减。
“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