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低空空域改革“春风”拷问通用航空安全管理
(2011-04-06 09:58:12)
标签:
转载 |
中国低空空域一直以来都是由空军控制,低空飞行受到军方严格的限制。为此,中国通用航空发展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国内所拥有的通航飞机为数甚少。当《关于深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国内通航市场变得炙手可热,各方面的资本涌进国内通航,直升机市场、公务机市场、小型飞机市场面临喷井现象。然而,回想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通用航空公司,除了国内几大航空公司涉及通航业务而成立的通用航空公司外,其他多数为民间资本还有就是数量猛增的私人飞机。民间资本和私人飞机存在着一些不足:规模小、底子薄、安全基础差。从飞机技术层面上分析,低空飞行的飞机速度低、乘客少,即使出现事故也不会造成伤亡,甚至有时候可以通过飞行员的经验避免伤亡现象,因此不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因为这样的种种因素让国内通航公司忽略了安全问题,从而不断地出现“黑飞”现在。现今相当一部分通航公司在组织机构上没有设置安全管理部门,而少数通航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门只是为了应付局方的检查而设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水平,从而安全管理部门成了可有可无的部门,或者说只是一个摆设。
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SMS)在国内民航中的推广可所谓是热火朝天,相对民航而言,通航的安全管理却是黯淡无光,在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无论是局方还是公司都是建树甚少。如何解决低空空域开放后通航的安全问题?如何遏止“黑飞”现象?如何使低空空域得到最优化利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加强局方监管之外,通航公司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才是治本之关键。此外,飞行、机务、签派、空管保证民航安全的四大技术岗位,四个技术岗位均为执照化管理岗位,现今安全管理在民航安全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安全管理岗位也当实行执照化管理。安全管理实行执照化管理一来可以提高安全管理部门的地位不至于成为一个应付安全检查的摆设,必须使航空安全得到重视;二来可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感,使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到公司运行过程中;最后可以纠正“只有发生事故时才有安全管理的事”的传统安全管理思想。
安全管理是过程管理,无论是事前、事中、事后都存在着安全管理。预防为主、关口迁移是民航SMS的重要思想,在中国低空空域即将开放之际,要冷静看待迅速膨胀的通航市场,不可盲目乐观,安全仍是国内通用航空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好安全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中国通用航空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来自民航资源网观点 黎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