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002738mVzy79jkR94TY66&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TITLE="中华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仁
己于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仁者爱人。
仁,从人从二:从人,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从二,表示数目子,指“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以外的很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对待每一个人。也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三代表天、地、人三才。仁字从二不从三,即要化掉人心,只怀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即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我们应该做到仁慈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凡事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再去做,仁即是爱人。
http://s5/mw690/002738mVzy79jnFNW1Sc4&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義
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羊、我结构,我向上呈献真善美。古时以羊指代上出人人之气。上出之气为义,下出之气为夺。羊,上出人人之气,指代平均、美好。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孟子则进一步阐综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孟子.离娄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http://s5/mw690/002738mVzy79jnMRTuY14&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禮
非礼无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君子敬而勿失,与人恭而有礼。
礼,会意。从示,从豊。“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礼节(即今德育)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庄子》曰:“三王、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楂梨橘柚,虽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也。”《太公六韬》曰:“礼者,理之粉泽”。
http://s11/mw690/002738mVzy79jnyHhj40a&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智
是非之心,智也。
智,矢口日,矢,即是箭。口即是口。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内义为,知日,知太阳也。知太阳之阴阳也。太阳之阴阳者,见之则为阳,不见之则为阴,如日夜,日出后见日光为日,日没后不见日光为夜,而太阳本身自古至今从未有未无,未生未灭,未阴未阳。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体,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情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http://s3/mw690/002738mVzy79jnuEm7812&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TITLE="中华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信
言必行,行必果。
信,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基本字义是诚实,不欺骗,不怀疑,认为可靠的意思,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又有《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http://s6/mw690/002738mVzy79jorJ0lnb5&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TITLE="中华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忠
忠,敬也,尽心曰忠。
忠,形声字,从心,中声。中为中正、不偏不倚。心为内心、心理,小篆忠从心表示与人的心理、情绪有关。忠是中正不偏之心,是待人厚道,处事公正,赤诚无私,诚心相待。一中一心为忠,是一个中心,立心中正,忠心不贰。若有两个中心,就会复杂、麻烦,所以两中一心为患。中于心上,以示忠自心起,不谋私利,顾全大局。
http://s16/mw690/002738mVzy79jopPkLlff&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TITLE="中华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孝
白善孝为先。
孝,会意,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白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http://s6/mw690/002738mVzy79joaHLIp05&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TITLE="中华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讓
让者,礼之主也。
让,从言从襄,以语言相互扣合。让什么呢?古人概括为“三让”:一是让贤,二是让功,三是让利。让贤,就是见贤而举,见贤而让,宁可自己身退而让贤者担当大任。让功,就是有了功劳想到与自己共同奋斗的人,把功劳记在他人身上,而不贪他人之功为己有。让利,就是有了利益,要与他人分享,不要一人独吞。《史记.淮阴侯列传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宋
欧阳修《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http://s13/mw690/002738mVzy79jobPSqg8c&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TITLE="中华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節
节,《说文》竹节也。又操也。《左传.成十五年》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http://s15/mw690/002738mVzy79jocOgjA6e&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TITLE="中华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儉
俭,从人,从佥,佥亦声。“佥”意为“两边”、“两面”。“人”与“佥”联合起来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厉行节约的人”。本义:生活上自我约束,从不放纵的人。引申义:节省、节约。说明:当着众人的面节约财物,背着众人却铺张浪费,这就不叫“俭”。所谓“俭”,一定是人前人后都能做到节约的人。《左庄.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韩非子.难二》俭于财用,节于衣食。
http://s10/mw690/002738mVzy79johcgCl79&690---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TITLE="中华美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让节俭学" />
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形声。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如今形成的共识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一日不行则不进反退。刻苦治学乃是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主旋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