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化
(2013-04-22 07:44:42)
标签:
教师专业化教育家办学教育 |
分类: 学会学术活动 |
顾明远
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没之首,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要完成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办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就是当务之急。
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有它的时代背景,是在现代教育变中提出的。
现代教育的变革
教育现代化是在第二次大战以后起动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的大发展和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
上个世纪60年是世界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发达国家普遍普及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第二,教育的现代化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本来是一个联邦国家,它的联邦政府、中央政府不管教育,但这次却因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而遭到很大冲击。二战后,美国在经济上、科技上都是领先的,但没想到苏联先发射了卫星。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把教育和国防联系起来,推动了课程改革、设备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
第三,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环境和手段。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信息网络化,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师生的关系。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载体,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帮助者。有了网络,学生可以从网上学习知识,有的老师的知识量可能还不如学生。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环境,来指导学生学习。过去是课堂上听课,回家做作业;现在则恰恰相反,回家听课,在课堂上做作业。现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都把很多课放到了网上,你可以搜索得到。为什么回家听课?因为很多课都是在网络上。学生听课以后会有很多困惑,这些困惑怎么解决?那就在课堂上讨论。信息化改变了教学模式,改变了师生关系。信息化不仅仅是做一些课件,单单做课件已经是最低级的信息化了。信息化主要是互联网。
第四,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推动了教育的变革
终身教育是在由于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变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生产的变革带来了劳动的变换、职业的变动和工人的流动。要克服这种劳动变换带来的失业,人们就要不断接受教育。在中学、小学里,就要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意识。老年人也要学习,因为学习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扩到所有教育领域,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五,教育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合作越来越广泛。留学生增多、学者交往频繁、课程网络公开、各国互相承认学位、学分等,都促进了教育国际化。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在历史上,教师的职业虽然被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捧得很高,如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教师并非是专业化的职业。只要有知识的人就可以任不同层次学校的职业。过去的穷秀才,科举考不上了,回到乡里可以教书。
教育专业化的概念是在普及教育以后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时提出来的,也就是在上个世纪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提出的是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报告:“应把教学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它是一种公共的业务。另外,对于在其负责下的学生的教育和福利,要求教师具有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感。”
提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因为:第一,教育是有规律的,儿童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二,科学文化知识在发展,教师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
二是有利教师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教师要成为不可替代品。教师怎么得到社会的尊重呢?假如你自己没有独特有效的教学法,不值得人们尊重,怎么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所以,教师本身要专业化,要提高自己的水平。
教育专业化的要求:要有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训练,指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临床实习;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教师职业的自主权。教师职业自主权包括在职业生活中,对于专业事务的判断和行动的独立性,自主地规定适合本职业的资格条件。
2012年4月,经合组织发表了《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报告。报告介绍了“21世纪技能评估与教学项目组”汇集来自世界各地60多个研究机构的250多名研究者的意见,指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以下4个方面的技能:一是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二是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三是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四是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
“这些变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必须将21世纪的生存技能更有效地教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无法轻易替代的。”
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最近,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不久即将正式公布。这3个专业标准分别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的专业提出了要求。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具体措施,是严格教师入职资格、规范教师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的制度建设。
教师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3部分组成。基本理念是精神,是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是核心,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专业标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强调对教师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对教育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各级教师要认识各学龄段儿童的特点;懂得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并尊重这些规律,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本来我喜欢文学,喜欢艺术,你非要我去学奥数,这不是教育的极大不公吗?
第二,要求教师明确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教师要了解有关教育法律、政策,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承担着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维护学生合法权利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强调师德
教师专业标准把师德放在首位,列入第一级指标的标题中。强调老师要爱岗勤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爱表现在:一是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都能成才。二是了解学生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学生有学习的需要,也有游戏的需要,有玩的需要,有交朋友的需要,有表现自己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满足不了,他就不可能很好地成长。三是善于和学生沟通。为什么学生在网上可以跟网友无所不谈,跟老师和家长却不谈自己的心里话?就是因为老师和家长觉得自己说话都是对的。美国《第56号教室的故事》一书中的老师雷夫说:“学生不一定尊重我,但学生都很信任我。”
有几张照片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第一张照片,是一个学校的夏令营,差等生伺候优等生吃饭。这张照片是《中国教育报》拍下来的。第二张照片,是房地产商给学生送的红衣服,优等生都有红衣服,背后写着“包24中优秀生”和“翔锐房地产”字样。第三张,教室里面贴着标语“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这些都是反教育行为。我们现在的老师,从学历上是提高了,知识水平也越来越高了,但师德却未必随之提高。我曾问学生最讨厌什么老师,回答是:“最讨厌说话损人的老师。”要成为教育家,首先要在师德上下工夫。
第四,突出生命教育
要求教师“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张丽莉老师为救学生伤残的英勇事迹,汶川地震时涌现出舍身救护学生的英雄群体,体现了教师爱护学生生命的天职。
第五,教师要具有全面性、专业性、通识性的知识结构
“全面性”是指既要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又要掌握教育专业知识。这涉及师范教育一直争论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两者不可或缺。“专业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这里主要指学科专业。要求教师深入掌握所教学科的学科基本理论、基本体系、学科发展历史、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景。“通识性”指要求教师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当前,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而且知识的创新点都在交叉学科中。许多学者认为,引领21世纪科技发展的是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四大学科及其综合。通识性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文化修养。理科老师学点文科知识,文科老师学点科普,提高自身修养。老师要成为教育家,要有悟性。悟性从哪里来?提高自身修养,真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才能成为教育家。
第六,强调教师要掌握具体的教育教学能力
具体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组织学生活动能力、表述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对小学教师还提出写好黑板字、毛笔字、钢笔字的能力。
第七,强调教师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典范
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钻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教师。
教育是一门科学,虽然没有精细到自然科学的程度,但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我们要认识它,适应它。过去我经常讲,教育有点像中医,中医有很多道理说不出来,但它确确实实存在。科学是可以重复的,但我们的教学是不能重复的,因为教育不仅是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具有个性化。教师要不断创新,创建自己的教育风格。教师要把读书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读书增进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