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余沛澍
余沛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05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有感二

(2016-02-19 09:21:21)
标签:

教育

分类: 假期读书感悟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涵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

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显然是做得不够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家长制仍未改变,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然而,课堂上教师的居高临下、学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课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学生天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殆尽,从何谈创新?

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下子联想到学生平时的写作上。我们年组的课题一直与写作息息相关,所以平时的作业也有很多是日记。但学生面对这项作业的反应确实截然不同,有的欣然接受,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唉声叹气。究其原因无非是有没有在生活中实践过,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如写《堆雪人》,如果只是让学生凭空想象,我想这样的作文一定打动不了读者,话语也似是而非,没有真情实感,学生也不愿意去写。所以,在有条件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抓住契机,带领孩子去做,去感受,然后再来书写。我想这就是教学做合一的一种做法。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