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三年语文试卷比较谈
(2020-04-24 21:43:26)河北中考三年语文试卷比较谈
想把河北中考三年来的语文试卷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分析,进而尽量找到些许规律性的东西,有很长时间了。期间两次撑开架势打开电脑,煞有介事要付诸行动,但最终搁浅,说忙是假,归根结底还是钻研不深水平不够。可如果心有所系,不写出来,老是感觉有什么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欠账没有还,那滋味是不好受的。于是,尽管知道定会有失肤浅,还是把账还了吧,心方安矣。
一、关于古诗文默写
2017取于《诗经·关雎》、《送东阳马生序》《论语》,计6分,其中涉及《论语》的是理解性默写: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 。
答案:
(1)在河之洲
(2)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
(3)人不知而不愠
2018年(6分)取于《己亥杂诗》、《游山西村》,第(3)小题是关于《桃花源记》与《小石潭记》的理解性对比默写: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
答案:
2019全部为理解性默写,计8分:
(1)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
(3)“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
答案:
(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3)居天下之广居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我们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的第一个题目,几年来,都是安排古诗文默写,相对来说,也是难度最低的一个题目。稍加注意就会发现,2019年与前两年相比,分值增加了2分,达到了8分。分值的增加,明确告诉我们,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要更加重视。难度也增加了,不再部分设置给上句填下句或者给出下句填上句的纯记忆题目,而全都是理解性填空,这在告诉我们,学习古诗文,不能单纯死板记忆,得理解其内涵,并能够融会贯通。
平时比较扎实地掌握了《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40首诗词和21(38)篇文言文,写出正确答案是没有大问题的。如果从初一开始第一次学习的时候,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即使后来进行系统复习,丢分也就在所难免。
全方位深入学习40首诗词和21(38)篇文言文。单就诗词来说,包括背景、常识、节奏、词意、句意、内容、情感、语言、典故和写作方法,缺一不可。
二、关于字音字形
2017年是给“友谊”和“解剖”注音,
看拼音“chén nì”和“ào mì”写出汉字。
2018年是给“吹拂”和“澄莹”注音,根据“zhèn jìng”和“qin x”写出汉字。
2019年,是给出了一段关于章鱼的文字,让改正两个错别字“锥”(应为“椎”)和“妆”(应为“装”),给“潜伏”和“麻痹”注音。
三年来对字音字形的考察基本固定,都是给拼音写汉字,或者给汉字注音。但是,详细看看就可以看出,这些汉字,在平时,往往读错:
“友谊”的“谊”为四声yì,有的读成二声yí;“解剖”的“剖”应读pu,有的读成po;“吹拂”的“拂”应是fú,有可能读成“fuó”;“潜伏”都是二声,“潜”字有可能读成四声qìan;“麻痹”的“痹”,有可能读成pí。至于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看似容易实则容易出错,总有同学丢分,而丢分居多者,是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的孩子。
我在农村上的小学,文革开始的那一年,我刚读三年级,一二年级不懂事,拼音都没有学好,更不懂什么阴平阳平,现在这点水平,都是当老师以后没有办法逼出来的。所以,关于字音字形这道题目,我能理解村子里的孩子,恐怕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尽管这些年上课也开始勉强使用普通话,但不得不承认,跟城里的教育水平,还是有差距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从小打好基础,做到读音准确,阅读中注意那些易错的字以及音同意异或意异音同字。等到上中学了再补,那最多也是亡羊补牢。
三、关于排序、改错和文化常识
“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2017年考的是排序,选择的内容是一段有关说话方式的论述;2018年是找错别字并改正、病句修改和对对子,以三个图片形式出现,画面活泼;2019年换成了文化常识,以辨识正误的方式出现: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此题依旧属于“知识积累与运用”,涉及文化知识常识。我估计得有许多同学拿不到这3分,因为答案藏得太严了,稍微粗心一点,都有可能皱着眉头自语:都没有错啊。如果你随便写一个答案上去,对不起,十有八九是错的。
前三项都没有错,错在辛弃疾的字是“幼安”(原字坦夫,后改为幼安),他的号才是“稼轩”。此题智力因素很小,考得就是你的细心,命题人通过这个题目告诉你:马虎大意就让你丢分。
我在做排序题时,是使用排除法,先确定哪一句最适合放在第一句的位置。拿这道题来说,读过便知话题是在讲说话的方式,很显然,应排在第一的位置‚那么AC两项就不再考虑了,比较BD就比较容易找出答案了。既是要介绍两种语言,那紧接下来就应该是,前者解释什么直言,后者承上加以阐述,两句紧密相连;从直言到婉言需要一个过渡句,那就是;下面就该解释婉言了,于是应紧随其后;最后进行总括。
关于对对子,我博客里有一篇《稚子联对赞师长 信笔涂鸦颂园丁》,记录了我带领学生写嵌名联的事情。可别小看了初中生,只要我们领得到,他们便可给我们以惊喜。记得写给我的一副是“君子对酒谈诗赋 英雄比剑论高低”,不管是平仄还是词性对仗,都可圈可点,更到位的是,还把我的名字嵌进去了。
就“品读国学经典”为上联来说,可对的下联当有若干:点亮智慧人生、夯实文化根基、汲取民族智慧、欣赏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朗诵唐诗宋词、弘扬传统文风、书写汉字风韵
“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除了以上三类,还有古诗文默写(排在第1题)、字音字形、查字典、成语运用(词语的理解与使用)、病句辨析与修改、标点符号、书写与书法、口语交际、对联与仿写、图片与材料类非连续文本、应用文等。这些内容,是融在平时的教学之中的,如果感觉哪部分欠缺,不妨做专题训练。
四、关于综合性学习
2017年是图表题,图表的题目是“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2018年也是图表,分析河北省部分城市某一天天气预报的信息。2019年改为观察《松鹤延年》的图画画面,用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内容,从修辞角度欣赏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巅青松万古春。”
关于综合性学习,考试说明有规定:“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8种),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根据要求仿写句子。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设置的情景和提供的资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简单方案。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这是权威性的要求,对于我们老师和每一个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毕业生来说,需要逐项进行练习,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弱项,更要有意识地多投入时间和精力,直至掌握为止。
五、关于诗词阅读
2017年选用的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18年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9年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分值均为6分,设置两个题目,一个选择,一个理解。
2017年的选择是从题目来判断《酬》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还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作品;2018年的选择是考察学生对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理解;2019年是让学生判断苏轼通过“我欲”、“又恐”、“何似”几句所表达的情感。几个题目都告诉我们:学习要用心!只要用心,就会从《酬》诗的题目知道,是刘禹锡在酬答白居易;《茅》的最后一段不是记叙,是议论和抒情;《水》诗中的“何似在人间”几句,没有诗人厌弃人间生活的意思。
2017年理解考的是情感主旨,“暂凭杯酒长精神”的“长精神”,表达了诗人客观豁达、坚韧不拔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018年是赏析句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答案应该写为: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痛惜之情。
2019年也是赏析句子,“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当首先解释“婵娟”指明月,作者借远隔千里也能共赏一轮明月,来表达希望亲人长长久久,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诗人的旷达胸襟。
深入理解原诗内容,明了其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是做好类似题目的关键。
邢台的刘淑贵老师,疫情期间,以“跟着古诗复习古诗”的形式,对初中阶段的重点古诗词,进行的系统、全面而深刻的线上辅导,非常值得大家重视。下真功夫学习,不但是为了考试,更可让我们的思想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
六、关于文言文
2017年选择的是晚清名臣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复儿子书》,为了帮助学生读懂,命题人还给出了20条注释,14分。2018年选择的是《梁书 刘峻传》和张岱的《夜航船》14分,也给出了数条注释。2019年选择的是古人论读书的两段文字,14分,亦有数条注释附在文下。
从命题类型看,有实词解释,有对虚词的理解,有断句,有翻译,有对内容的理解。2019年的具体题目为:实词:
时文固不可不读
若朝华夕落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全都)
然后思通其文刚蕴通
翻译:
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汝辈于此,极宜猛胜。
怎么可以用珍珠美玉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光,来阅读这样没有益处的文章呢?
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急需反省。
第9题是让写出为什么人在年幼时必须读六经秦汉之文。第10题是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通,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之后的启示,各3分。(读书质量重于数量,对于经典,更应注重精读,熟读成诵,并可运用,这样,读书才更有成效。)
细看命题,会发现,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与其他内容的学习一样,非细不能得分,从作家作品、朗读背诵、准确默写、结构内容、主旨情感、逐句翻译等诸方面,均需认真细致。特别指出,课下注释是对原文准确的解释,因此,需要准确理解记忆。
关于文言文的考试内容,《河北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语文》是这样规定的: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