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杜君英
杜君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53
  • 关注人气:1,0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过于严厉,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大到你难以想象

(2019-03-21 23:42:03)
分类: 教育杂谈

 班上有个男孩儿,每次来上课,便径直找个空位子坐下,默默等待着我站起来说“我们约定上课的时间就要到了”。在此期间,他不说一句话,连旁视的余光也没有,可以说是面无表情,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


  通过观察和了解,男孩儿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即使在他所在的快班里,也排到中等以上。按说,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独生家庭,成绩也很说得过去,他应该是很开朗很阳光的那一类呀,怎么那么内向,内向得有些自闭了呢?

直觉告诉我,这个男孩儿,一定经历过了什么他本不应该经历的事情;职责使然,我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上周末的作文题目中,有一个半命题:“从那以后,我不再____”。在我们共同审题的时候,我还提到,这个从否定的角度立意组材的题目,有点难度,“那”指什么,为什么“不再”,都是给我们写作预留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只有有故事的人,才可以在这个题目之下写出有分量的故事。它的难度仅次于中考作文。


  在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个男孩儿,他依旧是表情淡漠,看不出如其他孩子那样,确定素材和框架以后的眉飞眼笑,同样,也没有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惑和懊恼。是在批阅他的作文时,他写到的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个男孩儿在作文中写道:

在那之前,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总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时的我,活泼可爱,大大方方,讨人喜欢。可是,自从那件事以后,我开始变得内向。


   从作文的角度来说,本文开门见山,直接扣题,使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略写自己在那件事以前的天真活泼,语言简练流畅,思路清晰,值得肯定。那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                                                                                                                                                                     

“‘什么?这项作业你找不到了?’我当时低着头,正想着本子在哪里的时候,我爸的训斥声,从我左耳飘进,再也没有从右耳飘出。随后我爸一个箭步上来,又打又踢。我实在忍不住,就大声哭出来。但我爸貌似并不领情,仍旧严厉地说:‘你哭什么?我哪里委屈你了,你说啊!’我支支吾吾说的几句,写完了作业,就不知道丢哪儿了。我爸哪里肯信,似乎训斥的声音更大了:‘好啊你,养你这么多年,你才九岁就会撒谎骗人了!去,去面对墙罚站去,让你好好长长记性,你个没出息的东西。’”


   事情的起因是某项作业找不到了,过程是父亲对他的训斥和打骂。我们且不说结果,先来看看一个九岁的孩子,有可能是因为专注于某种事情而忘记了某项作业,值不值当的让父亲那么大力度地打骂和罚站。什么“养你这么多年”,什么“撒谎骗人”,什么“没出息的东西”,这如同炸弹一样的话语,从一个父亲嘴里说出来,重重地扔向一个九岁的孩子,是不是也太过了呀!


  说“养你这么多年”的话,真是没意思。生的主动权不在孩子一方,而抚养孩子长大(且不说他还没有长大),是做父母的责任,这责无旁贷的份内的事,怎么成了要挟孩子的资本了呢?


   说孩子“撒谎骗人”,可根据孩子的陈述判断,他说的是实情啊,谁能保证不忘记,何况他还是个孩子。帽子扣得实在太大了。


  说“孩子是没出息的东西”,更属信口开河,目前的事实证明,孩子的成绩相当不错,至少在学习上,他是有出息的。退一步说,如果孩子后来真的没什么出息,那也是拜父亲所赐,因为,你这个父亲,在他还小的时候,已经给他定性了呀!


   我们来看看孩子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

在那一刹那,我的天似乎塌了,那根精神的支柱倒了。我默默站在墙跟,小声抽噎着,在我的眼前一切都是灰色的……”


    写到这里,我下意识地放下了手机(我是在手机上码字的),因为孩子那句“我的天似乎塌了”,因为孩子那句“那根精神的支柱倒了”,因为孩子那句“我的眼前一切都是灰色的”。


    父亲是孩子的天,是孩子的精神支柱,这非常重要的一点,我想,这位男孩儿的父亲大概没有意识到,也许他的思想基础是在履行我做父亲的职责。我们还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吧,一个人的天塌了是什么情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倒了是什么感受。我之所以非常深刻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正基于此。对于一个成年男子来说,不是你有了儿子就成为了一个称职的父亲,有个儿子也许是几分钟的事情,但培养儿子优秀起来,却几乎需要你大半生的用心努力。对孩子完全不管和过于严厉是两个极端,都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管教,但是要注意管的方式方法。


这件事情的结果是:


从那以后,我的性格就便得内向起来,不爱与人交流,不喜欢照相。他也开始变得更加严厉起来,几乎是天天训斥我,只要哪点做得不好,就会让我写检讨,保证自己不会再犯。家长想让我一天就改正自己,不给时间,所以他们训斥得让我喘不过气来。由于那精神压力的石头一直压着我,于是,我不仅是内向,而且开始自闭起来,时间长了,我开始有了极端的思想,我想那就是抑郁症吧。我的家长根本不知道,刚上初中,我就已经戴上无数个面具,承受着我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心理压力。


    父亲的过于严厉,造成了孩子性格的内向,进而自闭,甚至有了抑郁的征兆,这结果还不够严重吗?


   也许是父亲(也包括母亲)太想让孩子优秀了,也许是他们认为对孩子严厉一些,稍有一点做得不好就训斥,天天训斥,让他写检查,让他在短时间内就必须改正,他就可以快速成熟起来。但事实证明,欲速不达,适得其反,你们太过严厉的结果,是孩子快要抑郁了,可怕啊!如果孩子真的做出什么极端的事儿来,恐怕你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他的初心还是好的,但因为家长管得太严,不能做我想做的事,他们总认为那样会影响学习,以至于我现在依然跑不出心理的阴影。”


  多好的孩子!

  这对家长一定认为,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应该做,那样就会影响学习。岂不知,正是他们管得太严,不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讲一个看起来有点不沾边的故事。


   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是一档智力型节目,登上这个节目的人都是一些超越常人的学霸,汇聚了清华北大海外高校的各路牛人。在这巅峰的碰撞中,居然还有一个40岁的“大叔”。他参赛的理由特别简单——我来陪儿子。这大叔居然从几万人的海选里脱颖而出,杀入100强,排到了32位,比儿子55的排名还要高。他在儿子心中自然是无可争议的榜样。


  这位一不小心便脱颖而出的父亲,可没有严厉地要求儿子必须怎么样,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儿子,怎样去争取优秀。这才是教育的最好方式——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父母。


  我不知道本文男孩的父母能不能看到这篇文章,我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如很不幸你们也正好对孩子非常严厉,那请你们接受教训,并像那位40岁的大叔那样,努力使自己变得优秀起来,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百倍胜过严厉的训斥。

杜老师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mp/qrcode?scene=10000004&size=102&__biz=MzI5MzM3MjM5NQ==&mid=2247486005&idx=1&sn=c7f30da709e7ba42f553307513142e5a&send_tim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