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老师读红楼(22)—秦可卿出殡的过程场面

(2019-02-08 23:17:09)
分类: 杜老师读红楼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秦可卿出殡的场面,其隆重热闹非凡,惊心触目,久久难忘,不由得佩服导演对原文的领悟之深。本文,我将以曹公文本,从文学的角度做些分析,再次试着由衷欣赏《红楼梦》之艺术精湛。

1

   闻之秦可卿没了,合家“无不纳罕”,长一辈,平一辈,下一辈,“莫不悲嚎痛哭者”。其中贾宝玉心中不忍,“哇的一声,直吐出一口血来”,不顾众人,甚至于贾母的阻拦,即时便要过去。

   此处为详略结合。秦氏的死,像一粒石子投去水中,自然引起了众人的情感反应,而如何写出,是有讲究的,曹公不会平均使用笔墨,他写长一辈,只用了“想他素日孝顺”,写平一辈,只用了“想他素日和睦亲密”,写下一辈,只用了“想他素日慈爱”,至于家中仆从老小,只写“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看看就几十个字,就涉及到了宁府从上到下几百人口,其概括之准确用词之精准,让人叹为观止——这才是略写。

   同样是面对秦氏之死的反应,写贾宝玉却不惜笔墨有二百余字。他听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他哪里还听人劝阻,也不顾“才嚈气的人,那里不干净”,“夜里风大”,急急奔宁府而来——这是详写。

2

   宁国府“府门洞开”,“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

   这是宝玉眼中的秦氏刚嚈气的场面,用语精炼准确,从视听上给人以触动。接着,宝玉灵前痛哭之后,见尤氏见贾珍,此时,贾代儒、贾赦、贾蔷等三代几十人(曹公列出了28人)陆续而至。贾珍“哭的泪人一般”,说“尽我所有”办理儿媳丧事云云。

    几乎同时,秦氏的娘家人秦业、秦钟来了,秦氏婆婆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尤二姐尤三姐,后文某章节的主角)也都来了。有人去赔客。

   请细心看,来人是有讲究的:先是本家诸人,关乎贾珍;再是死者的娘家人,关乎秦氏;随后是尤氏的娘家人,关乎死者婆婆——这几起人,都是与秦氏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人,当然应该先到。

3

   贾珍等决定“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并派人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择日,三日后开丧送讣(fu四声)文(报丧的通知),在写四十九天里:

108众僧,在大厅上念大悲咒;

99位全真道士,在天香楼上打解冤洗业醮;

50众高僧、50众高道,于会芳园灵前,对坛按七作好事。

10899+50+50307,数字的罗列,可见排场之隆重,这三百多人不是一天,是要做四十九天,包括吃喝拉撒在内诸事,琐碎繁杂,其钱银之靡费,可想而知。

4

   贾珍之“恣意奢华”,更表现在棺材的选择上。按照贾政的建议,一个孙辈媳妇,“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可“恨不能代秦氏之死”的贾珍哪里肯听,执意选用了义忠亲王老千岁(他坏了事)选定的,“出在潢海铁网山上”的,万年也不坏的樯木棺材。此物,在秦可卿的葬礼场面上,耀眼夺目,最是奢华。

5

   又秦氏的丫鬟瑞珠“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同时也博得合族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之,一并停灵雨会芳园之登仙阁。又秦氏之小丫鬟宝珠者,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灵前哀哀欲绝。

   细心读曹公文字,如行云流水,简洁精到至无以复加,添一字也多,减一字也少,真恰到好处也!

6

   贾蓉的身份只是个学生(黉hong二声门监),那秦氏灵幡上也只能以学生的身份写出,“执事(仪仗)也不多”,于是贾珍便花一千二百两银子,通过太监戴权,向户部“老赵”(戴权之语)捐了一个五品龙禁尉。于是,“灵前供用执事等物,具按五品职例”——是为了面子而极尽虚荣奢华的又一例证。

7

  因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物”,遂请凤姐协理宁国府(已另撰文)。

8

   五七正五日,应佛僧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chuang二声)幡”;道士们“伏章申表,朝三请,叩玉帝;”禅僧们则“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sa三声。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底下)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

  一类类丧事仪式者交替出场,单用白描即渲染出五七正日的忙乱热闹,堪比马致远之小令“天净沙·秋思”。

9

  “发引日近”,贾珍亲往铁槛寺“踏看寄灵所在”。于“净室胡乱歇了一夜”,次日一早,“便进城来料理出殡之事”。

  伴宿之夕,全家整宿守灵不睡,自有两班小戏并耍百戏的轮番上场。尤氏不能理事,独凤姐一人承应。

   “一夜灯明火彩,客送官迎”,百般热闹,自不必说。至天明吉时,六十四名青衣请灵——至此,秦氏出殡才正式开始。

10

    除宝珠作为未嫁之女摔丧驾灵以外,其他家人或坐轿或骑马自不必说,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等六位国公之孙;南安郡王之孙等七人;韩奇、冯子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胜数。另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

  “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鑫奏乐”,便是各家路祭。“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在上面的描述里,有必要的罗列,那是宁府丧事场面的需要,有精到的概括,比如“浩浩荡荡压地银山”,更有重点的描绘,比如北静郡王。

11

   贾珍贾赦贾政并家宝玉拜见过北静郡王水溶,又谢过各家祭棚得接祭,“然后出城,竟奔铁槛寺大路行来”。中途凤姐等一农家“更衣”小解,宝玉秦钟见过二丫头,众人才“入到寺中,另演佛事,重设香坛”。贾珍凤姐款待亲友,至晌午大错,重人方才散去。一应停灵琐事,不再赘言。

 

    还在我年轻这的时候,就想好好看看曹雪芹是怎样写秦可卿出殡这一隆重复杂场面的,那时,没有想到,曹公在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回里向读者透露出多少信息,只是看看他怎么安排情节,怎样表述场面,没有想到,直到我华发满头才得以实现。在我抄写的过程中,方悟到什么是详略得当,什么是穿插铺排,怎样概括场面,怎样重点描述。而且越读,越感受到曹雪芹的了不起,实不是他人所可以望其项背者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