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家长带正读初中的孩子来找我上课时说,孩子的字也不好,请您也多注意一下,进行纠正。我口里答应着,心里实在想告诉他们的一句话是:你早干嘛去了,现在,即使我费很大劲来进行纠正,也是事倍功半,习惯一旦养成,想改,难!就像你让吸烟者戒烟,能真正戒掉者少,大多是天天戒天天吸,故我依然。写字基础是有时效期的,最佳时间是在孩子上幼儿园刚刚开始写字的时候。(编者注:书写时间早晚视各地情况而定,有的是在幼儿园,有的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写字基础的最佳时间是刚刚开始写字的时候,这一点是不变的。)
我的字写得并不好,几十年来,我一直不满意自己的书写,不管是教案,还是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让我得意者少,摇头者多。多少也是为此,我退休后有了时间,全文抄写了《红楼梦》。
如果说我的字有的还可以看,那绝对得益于我刚上学时孔令铎老师。
夏天,孔老师戴着一个有空隙的接近白色的帽子,上衣是白色的,裤子也是白色的。他从没有对我们这些刚坐在讲堂里的泥孩子发过脾气,但我们却谁也不敢在孔老师的课堂上闹腾,其中一个原因,是老师的字写得好。他在黑板上写,让我们在空气中比划(或者用右手食指在桌子上写),边写边念:竖横折横竖,竖横折横横竖点横横,“中国”二字便呈现在黑板上,简直跟书上印的一样,不过是大了许多。
在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按照笔顺学习了“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人口手上中下”等比划比较简单的汉字,正是掌握了简单汉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才为后来写好比较繁琐的汉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让我受益终生。
孙子正上幼儿园大班,看看要学写字了,于是我自然想到了五十多年前的自己,我深知打好基础之重要,便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的父母:不求写字多少,坐姿、握笔姿势和插笔顺序一定要正确: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手到笔尖一寸,用食指和中指捏着笔杆,将笔杆放于中指的第一环节(内侧),躺在虎口上,并屡屡做出示范。孙子哪里知道此时规矩的重要,也许他的父母亦嫌我啰嗦,但我,像刚直不阿的法官一样,一次又一次地监督检查,发现错误,便毫不留情指出,还(好为人师)做出示范:
“日”:第二笔“横折”的“折”应略略长于第一笔的“竖”,且要有一个小“钩”,最后一横的末端与小钩相连而不出头,才是规范。绝大多数人最后一笔右出头者,写出来的不是规范字。
“女”:撇—点—撇—横,第一撇为竖撇,点与撇的下端相连,第二撇插笔要略低,与最后一笔横的交叉处不出头。我特别强调横撇交叉不出头,是因为有的版本(孙子正在使用的陕西幼儿教材出版社就属此类)是出头的,孩子拿不准出多少,写出的“女”字便不成样子。
“言”:点之后的第二笔“横”字最长,紧临其后的两“横”长度相当,且都要短于第一横。但是往往,有许多人将第三横写得最长,那“言”也就相当难看,虽然读时不至出错,但于规范便相去甚远。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妈妈是个有耐心且细心,对孩子非常负责任的母亲,她到位地贯彻了我的教育精神,不图多而求精,包括我上面列举的三个字,每一个字,都严格要求,结果,孙子的书写,在一开始,就像模像样了。
“水”的第二笔“横撇”是连在一起的一笔,第三笔的“撇”和第四笔的“捺”是两笔;“山”字的第一笔是“竖”,第二笔写“横折”,最后是一“竖”;“田”字的第一笔的“竖”下端应往右斜一点,这样,写出来才规范。
我举出以上三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如此细节,不能单靠学校里的老师,老师要面对的是一班几十个孩子,他们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字的插笔顺序,特别是坐在角落里,老师不好走到的地方。再者,谁也不能保证老师本身,在幼儿园的年龄,受到过规范的书写训练。如果不幸(这里说的“不幸”,实在是存在的),老师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你们父母再只是宏观要求,缺乏细心和耐心,那要求孩子写一手好字,简直是猴子捞月。
教育,或者说对孩子的陪伴,是有时效期的,等到孩子度过青春期,再稍后到了谈对象的年龄,你想让孩子坐下来说说话,人家可能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了。这写字,最适宜的时期就是幼儿园,他们刚刚学写字的时候,这时,你的每一份付出,都有十倍以上的收获,事半功倍,即从此来;过了学习写字的时效期,孩子的书写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难,难于上青天,最终也是徒劳无功。切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