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挣钱为由,忽略了陪伴孩子
(2018-06-30 23:55:03)分类: 家庭教育 |
初一的孩子,上课以前,如果相互认识,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即使开始不认识,时间不长,也便熟络起来,开始交流。但有个男孩儿,每次来了,都是找个角落的位置坐下(位置不固定,先到的同学随便坐),默默地待着等我上课,一句话也不说,也不跟其他同学交流。他的落寞,引起了我的注意,判作文时,便特别留意。
在题目为“离开”的那次作文里,他写道:“……我站在幼儿园门口,不住地哭,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这么哭,我当时都不知道做什么,只是站在那里哭喊。最终,我们还是分别了。从那以后,我每天以泪洗面。”这是他寄宿幼儿园时的事情。
“送我这天,您又一次选择了离开。虽然当时我没有哭,但我的心震颤了,夜间,我接二连三地睁开双眼,望着黑洞洞的房间,我难以入眠。”这是他寄宿小学时的情景。
在题目为“忍不住落泪”的那次作文里,他写道:“我猛一转身,说了句‘我先上去了’,撒腿就跑。前面的路模糊了,我大步向前跑着,始终不敢回头,我怕回头看见的,同样又是一个背影。泪水从眼中一下子流到脸上,再落到了地上。”这是妈妈送他时的一次,那时,他上小学三年级。
在半命题“我的生活里缺少____”的横线上,他填的是“陪伴”。他写道:“……一辆面包车停在我的面前,里面装的,也都是一个个孩子呀!靠门的好像是个老师,妈妈便要将我交给她。我望着这关着一群孩子的笼子,瞬间泪流满面,转身就抱住了妈妈,我一直趴在妈妈的怀里,死死地用小手抱住她……”这该又是上幼儿园时的情景。
我好像明白了他为什么不跟别人交流,一进来就瑟瑟地坐在角落里了,他用两个字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他缺少“陪伴”。他的母亲,该是为了生计吧,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谋生,将他托给了长辈。这个可怜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就开始了寄宿生活,小学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直至初中,他是被学校里所谓的什么生活老师陪伴着长大的,母亲,只不过是在节假日休息时,看看他,给他留下些零花钱罢了。
我没有干涉人家家庭生活的权利,也相信凡现实的就有一定的合理性。作为老师,我在乎的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如果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阳光灿烂,不是表现得如此落寞、孤僻,甚至看起来有些冷,不会有这篇文章的立意。
挣钱——孩子,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生活,后者是未来,那为了挣钱而不顾孩子的做法,是顾了眼前而舍了未来。也许会说,我多多挣钱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好,这话听起来没有错,孩子的成长确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你的陪伴是有效期的,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他身边,一旦效期已过,你想陪,他也不需要你了。那时候,面对一个不是你理想中的孩子,你手中的钱,不管有多少,都显得微不足道。
又一个孩子,在“我的生活里缺少母爱”的作文中写道:“自从母亲开了公司,我的母爱就像做索道一样飞快地降了下来,她每天都工作到七八点钟,有时候到九点多才回家,我就像鲁迅先生写的一样,只能看见高高的四角天空。我现在就想让母亲陪我一天,哪怕是一直坐着也好。”
读到这里,我真想马上让孩子的母亲来看看,看看孩子的内心深处。也想告诉他,在操持公司的同时,别忘了,家里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感情慰藉,而那个孩子,世界上除了她,没人可以代替!
又一个上了初二的孩子,被母亲领着来了。我看了那个长得比我还高的孩子的作文,嗨,那字,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拿到桌面上来,龙飞凤舞,四脚拉叉,缺胳膊少腿,还涂抹得乱七八糟。孩子的母亲告诉我,因为忙,一年级时,就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寄宿,现在,孩子不听话了,请你来看看。
在孩子面前,我说:孩子的资质很好,你看,从作文的内容看,思路清晰,语感也不错——只是字,不可。
在孩子离开以后,我告诉她:在该陪伴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你想陪他了,可他不需要了——你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效期!
我想告诉在外打拼,而把孩子丢给老人的年轻父母——别以挣钱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