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孩子去看望自己的老师说起……
(2015-12-31 20:21:53)
标签:
爱的教育尊敬老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从带孩子去看望自己的老师说起……
----读《爱的教育》有感(10)
《爱的教育》有一节题目是“父亲的先生”,写的是“我”的父亲亚尔培脱·勃谛尼带“我”去看望他84岁的小学老师平善左·克洛賽谛的经过。
“我”的父亲是从报纸上得知他的老师的消息的。父亲小学毕业离开先生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再也没有见过老师。当他从报纸上获得老师依然健在,而且被教育部授予勋章,吃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当即决定马上前去拜访老师,他对儿子说:“安利柯,明天大家去拜望他吧!”
从接下来的内容得知,“我”的父亲离开他的老师已经44年了,况且,那老师只在他小学低年级时给他上课。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当年的娃娃,如今已年过半百,他的孩子也已经读三年级了。可提起当年的老师,这位父亲是那么激动,该怎么理解呢?老师当年关爱他,这一点确认无疑,老师80岁的时候,还就任在校,并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勋章,足以说明他的优秀。这里,我想肯定并赞赏是,“我”的父亲具有可贵的感恩之心,且带“我”接受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感恩教育。
可以说,离开校门40年,还记得他的老师的学生,都具有感恩之心,但像“我”的父亲那样,一听说老师健在,毅然决定放下手头的一切,第二天就带家人(特别是带着孩子)前去拜望的,当屈指可数。我就属于前者,小学时带过我的孔令铎老师、王金枝老师、张法信老师等,我一直也没有拜望过,小学的潘春荣老师、高中的刘振朝去世后,我也只是每年去拜望初中的李嬪卿老师了。师范的几位老师,离开学校以后,也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说实话,读这一节内容,我一直深感愧疚----对不起,我亲爱的老师们!
“我”的父亲跟先生上学时,先生正40岁,父亲对他记忆犹新,“身材矮小,腰向前稍屈,眼睛炯炯有神,把须剃得很光”,“他虽严格,却是很好的先生,爱我们如子弟,常宽恕我们的过失。”那个晚上,父亲就那么兴奋地说着。第二天一早,就坐火车出发。父亲很愉快地望着窗外的风景,“一面用手勾住我的头颅,像和朋友谈话似的”谈着先生的细节。
父亲回忆老师的言谈和在拜望老师的路上的举止,“我”一一看在眼里。在孩子的眼中,父亲是高大的,许多时候,父亲不用说,孩子也会从父亲那里领悟到为人处事的真谛。这位父亲,一句也没有说“你要记着老师,你要感激老师,日后,要去拜望老师”之类的话,到“我”已经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感恩”,“我”自然也会像父亲那样记着老师的好,并不会一走出校门,就把老师忘得干干净净,相反,会时时去拜望老师。身教重于言教是也。
这位84岁的老师着实值得尊重呢!他保存着许多纸束,“都用细细的绳缚着。上面一一记着年月。”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他居然找到了40年前的父亲的成绩单,还有他母亲修改过作业。父亲和他的老师都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了。他们说到了父亲第一次入学的情形:“先生那时的眼色,好像在说不要紧。我看了先生那时的神情,就明白知道先生是保护我的,饶恕我的。”正是为了那时的记忆,才在“44年后的今天再见见先生,向先生道谢,所以来的。”他们谈话的过程中,先生一直用手抚摸着我的头,“那手从头顶移到额侧,又移到肩上。”这一处不着痕迹的细节,传递着先生的爱意,流露出先生的职业习惯。先生就是用他的细致而又一贯的爱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难怪他是如此受人尊敬。
父亲请老师在外面吃了一顿饭。老师本不愿意出来,他知道自己因为年纪大了的缘故,手一直抖,怕不好看。结果,还真的打翻了酒,“父亲立即站起来用食巾替他拭干。”即使是这样,先生仍用了他那颤抖的手举起杯来,郑重地说:“技师,为了祝你和孩子的健康,为了对你母亲的纪念,干了这杯!”这样的场面,对孩子的感染是相当深刻的,他既感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也感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而且,这种爱和尊重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反而犹如陈年老酒,越放越甘甜醇香。爱的教育,就这样春风化雨般完成了。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师生分别的场面:
老先生把那白发的头靠在父亲肩上,又把我的手紧紧握住。到车站时,火车快要开了。
“再会!先生!”父亲在老人颊上接吻告别。
“再会!谢谢你!再会!”老人用颤抖着的两手捧住了父亲的一只手在胸前。
我和老先生吻别时,老先生的脸上已经是眼泪了。
父亲把我推入车内。车要开动的时候,从老人的手中取过手杖,把自己执着的镶着银头刻有自己名氏的华美的手杖给了老人:
“取了这个,当做我的纪念!”
老人正想推辞,父亲已跳入车里,把车门关了。
……
感悟:
1.尊师重教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不要忘记去拜望自己的老师。不是形式上的,完全出自真心。坐下来与老师聊一聊过去、现在,聊一聊家庭、孩子,问一问老师的饮食起居,与老师一起吃顿饭,是感恩的最朴实的表现。
2.去拜望老师的时候,最好带上孩子。不用你告诉“你要懂得感恩”,让孩子目睹你拜望老师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请放心,只要你这样做了。那你的孩子日后也一定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作为老师,应尽职尽责,富有大爱之心。他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他最大限度地宽恕孩子们的缺点,他关注每个孩子心灵的成长,而决不仅仅盯住分数不放,动辄向家长告状。他应该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这样,孩子们才会记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