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泼来可西得奖想到的

(2015-12-14 21:16:27)
标签:

爱的教育

激励

分类: 读书笔记

从泼来可西得奖想到的

      ——读《爱的教育》有感(8)

《爱的教育》写到的了一个铁匠的儿子,名叫泼来可西。他的成长环境很糟糕,父亲酒醉回来,常常要无辜打他,把他的书或笔记簿掷掉,他常常脸上带着伤到学校里来,眼睛哭红的时候也有。因此,他身体瘦弱,眼光悲哀,胆子很小。

虽然如此,在别的同学和朋友问到他的时候,他总是立刻替父亲辩解说:“没有的事,没有的事。但就是这样,他生活得却非常努力,学习也很勤勉,以至于得了一个二等奖。

视学官到学校里来了。那是一个有白须着黑服的绅士。在功课将完毕的时候,和校长先生一同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对三四个学生做了一会儿考问,授完一等奖后,高声说:

配托罗·泼来可西此次应受二等奖。他答题、功课、作文、操行,一切都好。

视学官亲切地让泼来可西走近先生的案旁,用怜悯的眼光打量着泼来可西的蜡色的脸和缝补过的不合身材的服装,替他将奖牌悬在肩下,深情地说:

泼来可西!今天给你奖牌,并不是因为没有比你更好的人,并且并不单只因为你的才能与勤勉,这奖牌还奖励你的心情、勇气及强固的孝行。

受奖仪式基本结束,我却依旧沉浸在书中所描述的情景中。我想到了以下三点:

高规格的发奖标志着管理层对教育的重视。

给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发奖,是校长领着视学官来的。在发奖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老师,老师应该只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发奖的是视学官,那当是高于校长的一级官员,校长也只是陪同了。这大概相当于我们的小学,期末的时候,得教育局的领导来颁奖。

适当而及时的颁奖会成为孩子上进的强大动力。这个奖励,颁奖人的地位越高越好。由乡政府发的奖状和由国务院发的证书,哪个含金量更高是不言而喻的。当领导的,别光顾着发号施令,就像人家的视学官一样,在适当的时候,给下级以适当的奖励,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假设,我们的孩子也像泼来可西一样得到区教育局局长亲自颁发的奖状,那会成为他一生的荣耀!

获奖的标准应该更看重品质和性情。

请注意视学官对孩子说的那几句话:

配托罗·泼来可西此次应受二等奖。他答题、功课、作文、操行,一切都好。

又说:配托罗·泼来可西此次应受二等奖。他答题、功课、作文、操行,一切都好。

又说:

泼来可西!今天给你奖牌,并不是因为没有比你更好的人,并且并不单只因为你的才能与勤勉,这奖牌还奖励你的心情、勇气及强固的孝行。

看人家评定获奖对象所依据的标准涉及到他答题、功课、作文、操行,还有才能与勤勉、心情、勇气和孝行,唯独没有考试分数。答题,当指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和作业的认真程度;功课,该是相当于我们的考试科目了;作文单例,可见其重要;操行是以老师为主对他一学期的综合概括。才能指天资,勤勉指态度,勇气孝行侧重品德。

骨子里觉得,这才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长善救失,是发现、认可、唤醒和激励,而决不仅仅是分数(即使仅仅为了分数,也需要重视教育的本质)。或者,像杨绛老人说的,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看《爱的教育》里的人的所做所为,才是真的在践行教育的本质呢!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个得到表彰的不起眼的泼来可西,在后来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

真正的教育能切实做到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有效结合

视学官颁奖结束,大家一同走出教室。没有想到,见接待室里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那就是做铁匠的泼来可西的父亲。视学官找来泼来可西,携了他的手一同到他父亲旁边,对他父亲说:

恭喜!你看!你的儿子超越了五十四个同级的得了二等奖了。作文、算术,一切都好。既有才,又能用功,将来必定成大事业。他心情善良,为大家所尊敬,真是好孩子!

那个脸色苍白,歪戴了帽子,头发长得要盖了眼的抖抖索索地站着的家长,张了口只是听着,好像到了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这样虐待儿子,儿子却总是坚强地忍耐着。他脸上露出了惊讶和羞愧的表情,急忙把儿子的头抱在胸前,用了惊异的眼光看着大家。

可以判断,这位不怎么争气的父亲是老师和校长特意找来的;也可以知道,老师和校长的工作是多么细致。那位在这一节中没有露面的老师,其实是多么值得尊敬啊!他在用大爱之心时刻关注着泼来可西的一举一动,也应该向孩子本人或者其他同学了解过他的情况。于是,在颁奖时刻到来以前,他找到了校长,向校长推荐了这个孩子,并建议届时请孩子的家长到校。这才有了前面的一幕。

视学官、老师和校长、家长,他们分别代表着各自的身份,面对着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做得是多么到位啊!我们也一直倡导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结合,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大概是真诚而具体的爱心吧!

铁匠的儿子无疑是幸运的,类似于泼来可西的我们的孩子,什么时侯可以有他那样的待遇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