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寄宿学生两周带多少零钱合适

(2015-01-10 08:03:59)
标签:

零花钱

分类: 家庭教育

住校学生一般两周回家一次,算来在校时间也就11天。11天家长给多少零花钱合适,这还真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在家长为其交过所有费用以后,还有什么地方花钱呢?

首先是吃。一般说来,寄宿制学校的一日三餐是有保证的,早中晚有规定的菜谱,不会出现重复的现象。拿我供职的学校来说,一周中午的菜谱大致是:鱼香肉丝 西红柿鸡蛋、芹菜肉 豆腐、鸡腿 白菜豆腐或包子、青椒肉 鸡蛋或土豆、粉皮肉 西红柿鸡蛋或土豆、丸子 豆腐、大锅菜 西红柿,主食是大米和馒头(自选)。这样的伙食按说是不用再自己花钱去买小吃了。

其次是用。衣服、被褥和一应洗漱用品当是妈妈早就准备好了的,不用自己花钱。经常使用的文具倒是需要随时添置,黑兰笔、红色笔、荧光笔、直尺三角尺量角器以及各种本子等都是易耗品,但这些东西都不那么值钱,花10、20元买的文具都可以用好一阵子了。

再次是突发事件,比如病、伤,需要去医院。但类似的花费,没有哪个家长会舍不得掏腰包,伤病本人是不需要花钱的。

至于同学生日送礼物,请所谓朋友吃饭,买烟酒,甚至外出上网等,那不在允许开支之列。

其实,学生在学校是基本用不着花钱的。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我了解了一下我们班同学的零花钱情况,两周一般要带150左右,少则100,多则200以上。也就是说,每个学生每天的消费在10到15之间。

进一步了解,这钱主要买了零食。

许多孩子是不吃早饭的。6点响起床铃,他们要到6:30以后才动窝,紧紧张张整理床铺,简简单单洗漱,有时连值日都不能搞好,就匆匆下楼,哪里还有时间吃早饭呢?其实,压根人家就没有准备吃早饭。

10点大课间他们是很忙活的,看吧,跑操结束的口令一下,那些不吃早饭的孩子便向学校小超市蜂拥而去。装作消费者,我特意去了一趟小超市,那都是什么食品呦:魔法士、艾小菲、太年轻,猫耳朵、椒盐土豆、掐掐面、,还有什么素巴西烤鸭等等不一而足,单看名字,就是在忽悠孩子。据了解,20元的东西都不能吃饱。

在我看来,那些膨化食品通通为垃圾食品,浪费钱财倒在其次了,每天吃这些东西,对身体的伤害大概是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所始料不及的。

其副作用的危害还在继续。10:30上课以前塞到肚子里的那些东西,到12点午饭时间是消化不完的,这就直接导致了该吃饭的时候却没有胃口。如果他去餐厅喝点汤水还好,要是直接回了宿舍吃些从家里带来的东西,那他下午又会想到零食——兜里的钱再一次不翼而飞了。

曾经问过那些不爱去食堂吃饭的同学为什么不去食堂吃饭,答曰:食堂的饭不好吃。我听了以后不知道怎样作答。大米馒头不好吃,鸡腿丸子不好吃,焖饼包子不好吃,那你想吃什么呢?难道你的胃就喜欢那些膨化垃圾食品吗?大食堂的饭也许不如小灶的味道好,但你要清楚,你是一个学生,等到你当了老板或相当级别的领导再去吃小灶好了;现在,你的任性而为,父母付出的是钱财,你本人付出的则是身体的健康和意识的错位,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后者要比前者重要得多。

我们班曾经出现过一次外出上网事件。在我了解和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与本篇文章的主旨有关——一个同学为几个同学提供了资金支持,否则,那几个同学就会由于拿不出上网资金而不去上网。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个同学的零花钱成了集体违纪的经济基础。

昨天晚上,与一位家长通话交流孩子的情况,说到零花钱时,那位家长讲了这样的意思:孩子大了,手里没有个零花钱也不好看,同学过生日总得买个礼物吧!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时候不愿意吃食堂的饭,买点零食也得用钱;他还说要买资料。算下来哪一次(当指两个礼拜)也不少于200。

我无语。要想改变家长的意识,似乎不是在电话里几句话可以说清的事情。家长爱子心切,说得似乎入情入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在她给孩子钱的时候,一定是感觉到通过两张人民币的传递又一次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也许还因此有些许欣慰。但她不知道纵容一个上初中的孩子给同学买生日礼物会滋生他们的虚荣、攀比之心;也不知道他缺少的不是物质营养而是精神滋润;至于买资料之谈,很有可能是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零花钱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想起了我上中学的时候也住过校, 可不记得兜里装过钱,连一块钱也没有。直到1975年我当了民办教师,第一个月领到了6块钱。3张2元的票子装在上衣的口袋里,觉得自己非常富有。那是我平生装钱最多的一次。那时候,不知零食所为何物,也没有给同学买过什么生日礼物,一碗小米粥是最好的享受。现在回忆起来,都成为了美好的怀恋。由于我经历了那个年代的艰苦生活,所以,我对交了伙食费而不去吃饭再买零食的行为很不理解(当然,也不接受他们的浪费行为)。

我没有让现在的孩子也去过那时候的艰苦日子的意思,社会前进了,我们的生活与时俱进,与那时候不可同日而语。我想告诉寄宿孩子的家长,现在学校餐厅的生活水平,足以满足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他们需要的是精神食粮而不是垃圾食品,别再鼓励他们给同学过什么生日,先教育他们在长辈生日时如何表达尊重吧!

关于寄宿的孩子两周带多少零花钱合适,得视各人各种具体情况而言,没有(也不可能有)确切数字。一般说来,我的意见是:

1.每天的每顿饭都要在学校食堂吃。

2.不买零食,不过生日,更不买烟酒,坚决不外出上网。

3.(如果自己回家)留下足额路费。

4.包括临时订资料,感冒等,零花钱应控制在50元以内。

须知:多给孩子零花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孩子的成长与零花钱的多少不成正比,从习惯养成和品德教育的角度来说,到有成反比的倾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为了豆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