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三年级实行AB班教学的可行性思考
(2014-10-20 22:03:40)
标签:
初三ab班 |
分类: 班级管理 |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没有一个初中不把中考升学率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就像高中把高考升学率当成头等大事一样。此种意识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到初三临近毕业达到顶峰。这时节,年级主任睡不着了,主管校长睡不着了,校长也睡不着了,他们翻来覆去思考着同一件事情——怎么才能更有效地将各班有培养前途的学生的成绩再提高——有一个简而言之的名词叫“培优”。
就一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说,到了初三,确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上下的学生已经程度不同地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了。我作为班主任,曾经不止一次地跟各届学生一再强调:初一英语最重要,初二数学最重要,初三物理化学最重要,初一初二初三语文最重要。如果你在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没有把那一个个天书一样的单词背过,进而牢牢地记在脑子里,那你就读不懂短文,更不要提那比汉语还要复杂的语法。就普通班级而言,到了初三,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视外语为天书了,上课,他们听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作业,他们看不懂那密密麻麻的字母是什么意思;考试,他们面对着试卷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他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大致如此。这种情况类似于马拉松,开始选手之间的距离不大,但越到后程相距越远,最终登上领奖台的只有三个人。目前教育的评价体制就是要让更多的孩子经过九年的奔跑成为失败者——有什么办法呢?
教育者追求的是分数,升学率标志着每所学校的奔跑速度,同时,也就标志着校长的治学水准,老师的教学水平。现实就是如此,社会在评价一个学校或者校长的时候,不去看你到底转变了多少后进生,只看你的学校考出了多少本一本二。衡中不就是这样脱颖而出的吗?
于是乎,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分班,将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从现有班级分离出来重新组班,配备相对较好的师资力量,加深教学的难度,增加作业量,以期像电视剧《雪豹》里周卫国的特战队一样,在中考大战中取得骄人战绩。
应该说,分班,是现行教育体制下,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措施之一。
分班的理论根据是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古有“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之说;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是“实事求是”;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说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这个目标只有实行最适当的教育才可以实现。
从我的教育经历来看,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的相当部分,往往不良习性较多。上课目光游离,交头接耳;作业潦草从事,得过且过;课余惹是生非,屡屡违纪而不思改过。不是说这部分孩子品德不好,分数与品德无关,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你的学习状态和努力程度。不管做什么事情,没有
我当然明白,分班对一部分同学造成的负面影响。那些没有被分到快班的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一定的伤害,他们务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但至少在目前,也只能归咎于你以往的懈怠了。从理论上来说,学校和老师并没有遗弃他们,反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有针对性学习的环境,教学的难度深浅与他们的实际程度相符,避免了鸭子听雷的尴尬,实际上应该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是拔出尖子班还是分AB班,或者是否采取“走班”的等形式,取决于各校的具体情况。
我比较倾向于分AB班。
即按照成绩程度不同将同头两个班的学生由高到低大排名,前半部分为A班,后半部分为B班。AB班分开上课。
这样做的好处是:
1.老师基本保持不变。变动老师等于集体转学,这是学校的大忌,所以,每一个学校的负责人除非不得已,都不会轻易调还老师。实行AB班,原有老师不动,这不但保证了教学层面的稳定,还因为这些老师熟悉学生情况,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师资保证。
2.一半的学生分到了A班,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学生情绪。我也经历过只抽出一两个班的情况,进入快班的少部分同学,心安理得地怀着侥幸心理偷偷笑去了,而大部分同学却要经历老长时间的情感失落期,他们一时难以接受,我只不过与某某少几分,怎么我就如此倒霉?AB班则有更多的人得到了安慰,同时,也就“伤”了相对较少的同学,他们怨也只能埋怨自己的不争气了——这是他们为自己的懈怠付出的代价。
3.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像原来那样,老师讲授新课和留作业,只能面对程度中等的学生,这样以来,前10名吃不饱后10名吃不了,整体效果当然不理想。分为AB班,对于程度较好的班级,老师可以讲得深一点多一点,另一个班则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具体程度来决定讲课的深浅多少,使得他们不再鸭子听雷——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哪位老师做哪个的班主任,班干部的重新任命(或选举),编排座位,划分值日小组等事宜,这里不再论述。在分班大会上,有必要告诉学生的是,下次考试,B班同学的名次达到A分数线,那他(她)就可以进入A班学习,同样,A班同学的考试成绩降到一定的程度,将会被通知回到B班,此之谓“按序流动”。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以上只是我的一点见解,不一定最正确,欢迎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