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书法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画艺术 |
http://s11/middle/66dbcbf9ga2cf17048f0a&690
尝见华辰拍卖公司上拍的一件弘一法师的作品,碰巧是谈书法的,他是这样写的:“欲深入淡字法门,须将浓厚虚妄习气尽情放下。”(图二)我想,这不仅仅是说书法,而是教我们参破“浓厚虚妄”的话头,“尽情放下”便是“香象渡河”的勇气。附带说一句,由于弘一法师的书法中“法”的含量极少,结构也呈“松散”状态,所以,极易被人摹仿。摹仿者如将弘一法师的所有作品都谙熟于胸,不论是出自于印刷的图录、各种场合获取的照片,只要是弘一法师的书法,摹仿熟了之后,都可拆拼组合,达到以假乱真目的。这让不少鉴定家们苦恼,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但是,仰慕喜欢和渔利造假是两回事。道德信仰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本,视其重要与否,唯愿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知。
--- 谈法师书法的收藏与鉴赏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书法艺术鉴赏水平的日益提高,弘一法师的书法倍受书界和藏家的高度重视与喜爱追捧。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摹仿和造假弘一法师书法之风异常猖獗,并愈演愈烈。书画鉴赏不仅是藏家所要研究的,这也应是书画家必修的一门课程。所谓鉴赏一是要能辨别真假,二是要能看出优劣。如不懂鉴赏,既不辨真假,也看不出优劣,想写出好字、画出好画,恐怕是很难的事情,只有眼高,才会手高。同时也不可能会收藏到如意藏品。
现在想收藏到弘一法师墨迹,的确不易。首先是关注的人多了;其次真迹昂贵,从近年拍卖情况看,仅一页信札就在10万元以上,书法作品更是高不可攀;第三存世量有限,不要说买到,想见一幅真迹就很难。我们看到的《弘一法师书法集》中的作品大多由刘质平、杨白民和夏丏尊等人收藏,丰子恺先生虽曾在1962年出版的《弘一大师遗墨》的序言中说:“。。。。。。出家后诸艺俱疏,独书法不废,手写经文,广结胜缘,若计幅数,无虑千万。”但经过兵火战乱,散失毁坏不在少数。近年来相继出版过几本《弘一法师书法集》,虽多方搜求,新增作品仍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再从弘一法师致友人的书信中几次谈到谢绝一切,停止写字,特别是到晚年和几次生病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写字应是非常少的。
纵观弘一法师书法的发展和形成看,大概可划分为临古、积蓄和升华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临古阶段,也就是40岁未出家之前。这一时期的书法上海开明书店民国时期曾出版过《李息翁临古法书》,从石鼓文、峄山碑、天发神谶碑、北魏六朝造像铭到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卷,各体具备,形神毕肖。弘一法师在跋中写到:“居俗之日,尝好临写碑帖,积久盈尺。。。。。。”丰子恺先生也曾说弘一法师:“鸡鸣而起,执笔临池。”从此可看出弘一法师对书法是下过苦功的,其基本功扎实且深厚。
第二阶段,即积蓄阶段,也就是他40-50岁期间。这一时期的书法逐步走出临古阶段,如40岁时写的“蕅益老人四无量心铭”;41岁时写给夏丏尊先生的“珍重”二字,还有壬戌年写给杨白民先生的一幅字等,都是从魏碑中出,展现出的还只是功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丙寅年也就是大师47岁时的一幅篆书“南无阿弥陀佛”的下面一段跋语,完成了向最后阶段的过渡。至50岁书体已形成,如己巳九月即50岁时所书的:“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无情”;“剖裂玄微,昭廓心境”,还有《李息翁临古法书》的序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笔笔滚圆,端严古朴,骨气深稳,体兼众妙。
第三阶段,即升华阶段,也就是50-63岁期间。其书体逐渐由宽博向竖长发展,笔力含蓄劲健,正如卫夫人所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此时弘一法师书法可谓是多力丰筋,已臻完美。
了解和掌握弘一法师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与特点,对于研究学习鉴赏弘一法师书法艺术非常必要。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有这样几个特色:
一是章法美观。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既是传统的继承者,也是对传统章法大胆开拓的革新家。他借鉴西洋画图案的原则,巧妙运用到中国书法中,中西结合,使其章法布局既新颖别致,又非常美观。他在致冬涵居士的信中说:“朽人于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观之,斯可矣。”并请冬涵居士给刻数方长形印,以调和补救所写之字幅,冬涵居士就是学识渊博、赫赫有名的马一浮先生。弘一法师判断一幅书法的好坏,划定章法占70分,写字仅30分。并用西洋绘画的三原则统一、变化、整齐来评判书法。他说,随便写一张字,无论中堂或对联,普通将字排起来,或横或直,首先要统一;字与字间,彼此必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好。但是单止统一也不能的,呆板也是不可以的,须有变化才好。若变化得太厉害,乱七八糟,当然不好看。所以必须注意彼此相互联络,相互关系才可以。他与刘质平的信中也说:“朽人之写件,四边所剩之空白纸,于装裱时,乞嘱裱工万万不可裁去,因此四边空白皆有意义,甚为美观。若随意裁去,则大违朽人之用心计划矣。”可见弘一法师对章法布局的良苦用心和重视程度,所以他的字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
二是结构谨严。由于弘一大师对临古倾注过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并且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与审美,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丰子恺先生曾评价,弘一大师临摹的古碑,反比原本优美。所临作品既有古人遗韵,又参以己意。后来他又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绘画,西洋绘画的基本练习就是木炭素描,中国画写意,西洋画写实,它的要求极其严格,对每一条线条,每一笔烘托,都要与摆在眼前的实物一模一样,不差分毫。经过这样严格训练出来的眼力与手腕,写起字来自然是心手相应,所以也就写什么像什么了。叶圣陶先生谈弘一法师书法时说:“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笔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上,不容移动一丝一毫”,结构极其准确和严谨。
三是笔画充实。笔画是构成字的最基本元素,笔画实,则字势稳。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弘一法师写字对笔墨纸砚都是非常讲究的,始终保持中锋运笔,速度较缓,无论粗笔或是细划,如镌如铸,力透纸背,充盈而坚实,有圆浑立体之感。弘一法师从书的道路和经历,给我们学习书法以很大的启示,就是学习书法从哪种字体学起?弘一法师谈书法时说,学写字先由篆书学起,学写篆书,可以顺便研究《说文》,这对于字学和文字的起源会有一定的了解与熟悉,写字既有进步,同时也会产生兴味;然后再学隶书、楷书和行、草书。这样写出来的笔画自然会充实,充实定会有力。
四是境界高远。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书法也与此一理。弘一法师的书法境界是空灵和充实的完美和谐与统一,佛法与书法融为一体,赏书法如诵佛法,字里行间禅意缭绕,字美章法美,意境高远,品之读之如入仙境,如临陶渊明之桃花源,忘记尘世间之嘈杂与烦扰,精神和性灵也得到洗礼与净化。弘一法师在谈书法时,他引用法华经“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则书法“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才可以写得好的。他还曾提到书法的鉴赏和最高境界,则是要离开思量分别,他说:“朽人于写字时,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屏除,决不用心揣摩。。。。。。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充实源于功夫,空灵则来自字外,非力运所能成。马一浮先生评介弘一大师书法说:“大师书法,得力于《张猛龙碑》,晚岁离尘,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推崇备至,可谓知己矣!
了解和掌握了弘一法师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色,对能准确鉴赏、识别和判断其书法的真伪,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弘一法师书法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和推崇,更主要的还是他高尚的人品,就是他常说的“字以人传”。如果人品低下,没有道德,倘然能写得几个好字,“字如其人”,其实像这样的人也不可能会写出好字来的,仅能“人以字传”,我看其字也很难传,就像弘一法师所说的那样,即使能传,也是很可耻的。我们收藏和欣赏艺术,也需要学习弘一法师的艺术观,必须端正思想,提高修养,在认真做人上下功夫。既热爱艺术,又会享受艺术,通过收藏和写字作画,不断丰富和美化人生,这才是收藏书画艺术品和从事书画创作最大的收获与快乐!
人物评价: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李叔同先生生当乱世,在他历尽百劫之后,终于在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当了和尚,时年三十九岁。从此进入了他人生的第三阶段,就是丰子恺先生所说的“爬上三层楼”的阶段。他一出家即告别尘世的一切繁文缛节,并发誓:“非佛经不书,非佛事不做,非佛语不说”。受戒后持律极严,完全按照南山律宗的戒规:不作主持,不开大座,谢绝一切名闻利养,以戒为师,粗茶淡饭,过午不食,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云水生涯。或如好友夏丐尊所形容的,从“翩翩浊世佳公子”,一变而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这种变化,在常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而李叔同却以平常心澹定自然地完成转化,成了弘一法师。
李叔同先生出家后,选《南山律宗》作为化教制教的《圆教宗》,以“心法”为戒体。受戒后持律精严,护生戒杀,正行弘法。他选择了佛教宗派中最重修持的律宗。他不但深入研究,而且实践躬行,事实上他也最大程度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观他一生行藏,无论是在俗时的交友,治学,育人,乃至他所从事的某一项专业,一经涉足便全身心投入,力求做得最好。可见,他一生做人的确是凡事认真而严肃的——他要学一样就像一样,做什么就像什么。李叔同先生僧腊二十四年,随着他佛教典籍的问世和嘉言懿行的传播,在宗教界声誉日隆,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入了高僧之林。他从留学生、而艺术教育家、最后成为律宗高僧的弘一大师,其为人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
所以,对于李叔同的出家,正如丰子恺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一文中所说“李先生的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因为,无论他是所在。他自己就是一丛菊,一片霞,一轮月。一月当空,千潭齐印,澄淆定荡,各应其机,他的一生行谊,就是一部哲学大书,无字之经,不刊之典。他给后世留下的诗文、艺术、思想和佛典,就如蓝田之玉和苎罗之纱,越是经过时间的磨砺越坚实,越是经过污水的冲刷越洁白。虽然李叔同与弘一法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但两个形象并不是截然断开。他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是他的多才多艺和认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确是凡事认真而严肃的。他要学一样就要像一样,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古人有话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马一浮曾有诗挽他说:“苦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读此可谓如见其人。
先生走了,他的人格魅力还在,如风常拂,如月明澈。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5岁在天津。8月5日,父病逝,终年72岁。乃父临终日,延高僧诵《金刚经》 ,时,初见僧人。是年起从母王氏诵名诗格言。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酉)6岁从仲兄文熙受启蒙教育。
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7岁从文熙学《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及文选等。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8岁从常云庄家馆受业,攻《文选》、《孝经》、《毛诗》等。约是年,又从管家、帐房徐耀庭学书,初临《石鼓文》等。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13岁读《尔雅》、《说文》等,始习训诂之学。攻各朝书法,以魏书为主,书名初闻于乡。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15岁读《左传》、《汉史精华录》等。是年诵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句。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6岁考上文昌院辅仁书院,习制艺。又延馆教学英文、算术等。
1896年(丙申光绪二十二年)17岁夏,出素册廿四帧,请唐敬严师为钟鼎篆隶八分书。秋,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诗文。喜读唐五代诗词,尤爱读王维诗。又从津门书印名家唐静岩学篆书及治印,并与津门同辈名士交游。
1897年(丁酉光绪二十三年)18岁与俞氏(时年二十)完婚。同年,以童生资格应试天津县学,学名李文涛。
1898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19岁传李叔同刻有“南海康君是吾师”一印,表示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支持。暮秋,奉母携眷迁居上海。十月加入“城南文社”,曾以《拟宋玉小言赋》,名列文社月会第一。
1899年(己亥光绪二十五年)20岁是年春迁居许幼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
1900年(庚子光绪二十六年)21岁农历九月十九日(11月10日),子李准生。是年出版《李庐诗钟》、《李庐印谱》。与画家任伯年等设立“上海书画公会”。每星期出书画报一纸,由中外日报社随报发行。
1901年(辛丑光绪二十七年)22岁正月,为许幼园所撰《城南草堂笔记》题跋。春,曾回天津,拟赴河南探视其兄,后因故未果,遂返沪。是年秋,入南洋公学就读经济特科班,与黄炎培、邵力子、谢无量等同从学于蔡元培。
1902年(壬寅光绪二十八年)23岁各省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乡试,叔同先后以河南纳监应乡试,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报名应试,均未中。仍回南洋公学。11月,南洋公学发生学生罢课风潮。蔡元培同情学生辞职,李叔同等继而退学。
1903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24岁与退学者在上海“沪学会”内增设补习科,常举行演说会。以“李广平”之名翻译《法学门径书》及《国际私法》二书由上海开明书店相继出版。
1904年(甲辰光绪三十年)25岁三月,曾为“铄镂十一郎”(张士钊)传记著作《李苹香》撰序,署名“惜霜”。常与歌郎、名妓等艺事往还。在上海粉墨登场,参加演出京剧《虫八蜡庙》、《白水滩》、《黄天霸》等。12月9日(农历十一月初三)子李端生。
1905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26岁3月10日,生母王氏病逝。携眷护柩回津。
出版《国学唱歌集》。是年秋,东渡日本留学。行前有《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在东京为《醒狮》杂志撰写《图画修得法》与《水彩画法说略》。
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27岁正月,在东京编辑《音乐小杂志》。7月1日,首以“李哀”之名在东京首次参与日本名士组织“随鸥吟社”之雅集。9月29日,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与同学曾延年(孝谷)等组织“春柳社”,此乃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从川上音二郎和藻泽栈二朗研究新剧演技,艺名“息霜”。是年曾回天津,有《喝火令》一词记己感慨。
1907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28岁2月“春柳社”首演《茶花女》,李叔同饰茶花女一角。此为中国话剧实践第一步。7月再演《黑奴吁天录》,饰美洲绅士解尔培的夫人爱密柳同时客串男跛醉客。留日期间,因与美术模特(姓名不详)产生感情,后随同回国。
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29岁退出春柳社,专心致力于绘画和音乐。
1911年(辛亥清宣统二年)32岁春,创作毕业自画像。3月,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偕日妻回国抵沪,在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图画教员。同年家道中落。
1912年(壬子民国元年)33岁春,自津返沪,在杨白民任校长的城东女学任教,授文学和音乐课。是年加入“南社”,被聘为《太平洋报》主笔,并编辑广告及文艺副刊。与柳亚子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秋,《太平洋报》停刊。应经亨颐之聘赴杭州,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课教师。
1913年(癸丑民国二年)34岁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5月,校友会发行《白阳》杂志,设计创刊号封面,全部文字亦由李叔同亲手书写石印。
1914年(甲寅民国三年)35岁是年加入西冷印社,与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时有往来。课后集合友生组织“乐石社”,从事金石研究与创作。
1915年(乙卯民国四年)36岁应校长江谦(易圆)之聘,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员,在假日倡立金石书画组织“宁社”,借佛寺陈列古书、字画、金石。二十四年后,南京高师校长江谦大师六十周日甲诗云:“鸡鸣山下读书堂,廿载金陵梦末忘。宁社恣尝蔬笋味,当年已接佛陀光。”是年夏,曾赴日本避暑。9月回国。秋,先后作诗词《早秋》、《悲秋》、《送别》等。
1916年(丙辰民国五年)37岁因日本杂志介绍“断食”以修养身心之方法,遂生入山断食之念。冬,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17日,有《断食日志》详记。入山前,作词曰:“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返校后,开始素食。时,受马一浮之熏陶,于佛教“渐有所悟”。
I918年(戊午民国七年)39岁春节期间在虎跑寺度过,并拜了悟和尚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农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出家前,将所藏印章赠西泠印社,该社社长叶舟为凿龛庋藏,并有“印藏”题记:“同社李君叔同,将祝发入山,出其印章移储社中。同人用昔人‘诗龛’、‘书藏’遗意,凿壁庋藏,庶与湖山并永云尔。戊午夏叶舟识。”九月,入灵隐寺受比丘戒。十月,赴嘉兴精严寺小住。年底应马一浮之召至杭州海潮寺打七。
1919年(己未民国八年)40岁春,小住杭州艮山门外井亭庵,后移居玉泉清涟寺。夏居虎跑定慧寺,秋至灵隐寺,专事研佛。
1920年(庚申民国九年)41岁春,居玉泉寺,为《印光法师文钞》题词并序。称“老人之文,如日历天,普烛群品”。6月,赴浙江新登贝山闭关,研究律学。秋,离贝山赴衢州,客居莲花寺。
1921年(辛酉民国十年)42岁正月,自新登返杭州,居玉泉寺,披寻《四分律》,始览诸先师之作。春,曾在闸口凤生寺小住,丰子恺游学日本前夕曾前往话别。3月,自杭州赴温州,居庆福寺。撰《谢客启》,掩关治律。6月,所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成。
1922年(壬戌民国十一年)43岁正月初三,在家发妻(俞氏)病故于天津本宅,俗家仲兄文熙来信嘱其返津一次,因故未成行。仍居庆福寺。
1923年(癸亥民国十二年)44岁2月,在上海与尤惜阴居士合撰《印造经像之功德》。赴上海途中曾在上虞白马湖、绍兴、杭州等地停留。6月,为杭州西冷印社《弥陀经》一卷刻石。9月重至衢州,居莲花寺。
1924年(甲子民国十三年)45岁4月,由莲花寺移居三藏寺。不久,取道松阳、青田抵温州。5月,至普陀山,参礼当代善知识中最膺服之印光大师。6月,返温州整理《四分律》,8月完稿。赴杭州,因交通有阻,暂止宁波,居七塔寺。应夏丐尊之请,至上虞白马湖小住。10月返温州。
1925年(乙丑民国十四年)46岁春,云游宁波七塔寺、杭州弥陀寺、定慧寺。应夏丐尊之请,至上虞白马湖小住。不久返温州庆福寺。
1926年(丙寅民国十五年)47岁春,自温州至杭州,居招贤寺,从事《华严疏钞》之厘会、修补与校点。夏丐尊、丰子恺曾自沪至杭专程拜访。夏初,与弘伞法师同赴庐山,参加金光明法会。路经上海时曾与弟子丰子皑等访旧居城南草堂等处。冬初,由庐山返杭州,经上海,在丰子皑家小住,后返杭州。
1927年(丁卯民国十六年)48岁春,居杭州吴山常寂光寺。7月移居灵隐后山本来寺。秋,至上海,居江湾丰子皑家。主持丰子皑皈依三宝仪式。期间与丰子皑共同商定编《护生画集》计划。是年春,丰子皑等编《中文名歌五十曲》出版,内收李叔同在俗时歌曲13首。丰子恺在序言中说:“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据我们所知,中国作曲作歌的只有李先生一人。”
1928年(戊辰民国十七年)49岁春夏之间,在温州大罗山诛茆坐禅。秋至上海,与丰子皑、李圆净具体商编《护生画集》。冬,刘质平、夏丐尊、丰子皑、经亨颐等共同集资在白马湖筑“晚晴山房”,供大师居住。
1929年(己巳民国十八年)50岁正月,自南安小雪峰至厦门南普陀寺,居闽南佛学院,参与整顿学院教育。春,返温州,途经福州,在鼓山涌泉寺藏经阁发现《华严经疏论纂要》刻本,叹为稀有,发愿刊印。9月,在“晚晴山房”小住,10月重至厦门、南安,与太虚法师在小雪峰寺度岁,并合作《三宝歌》。是年2月,《护生画集》第一份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50幅护生画皆由大师配诗并题写。大师在跋中曰:“我依画意,为白话诗;意在导俗,不尚文词。普愿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国。”并云:“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是年,夏丐尊将所藏大师在俗时所临各种碑帖出版,名《李息翁临古法书》(上海开明书店)。是年,仲兄李文熙卒,年62岁。
1930年(庚午民国十九年)51岁正月,自小雪峰至泉州承天寺,与性愿法师相聚。4月赴温州,后至白马湖“晚晴山房”。秋赴慈溪金仙寺,讲律两次。11月赴温州庆福寺。时人称弘一大师为孤云野鹤,弘法四方。1931年(辛未民国二十年)52岁2月,自温州过宁波,旋赴白马湖横塘镇法界寺。发愿弃舍有部律,专学南山,从此由新律家变为旧律家。9月,广洽法师函邀大师赴厦门。同月在金仙寺作“清凉歌”。岁末在镇海伏龙寺度岁。
1932年(壬申民国二十一年)53岁是年在镇海龙山伏龙寺为刘质平作书法。年底,至厦门,住山边岩(即万寿岩),在妙释寺讲《人生之最后》。
1933年(癸酉民国二十二年)54岁2月初曾赴厦门,旋返妙释寺。是年在妙释寺讲《改过经验谈》,在万寿岩开讲《随机羯磨》,重编蕅益大师警训为《寒茄集》。在开元寺圈点《南山律钞记》,在承天寺讲《常随佛学》。
l934年(甲戌民国二十三年)55岁2月,至厦门南普陀寺讲律。协助常惺院长整顿闽南佛学院。见学僧纪律松弛,认定机缘未熟,倡办佛教养正院。是年,跋《一梦漫言》,作宝华山《见月律师行脚略图》。冬移居万寿岩,讲《阿弥陀经》。又编《弥陀经义疏撷录》。
1935年(乙亥民国二十四年)56岁正月在万寿岩撰《净宗问辨》。3月,至泉州开元寺讲《一梦漫言》。5月抵净峰寺,后应泉州承天寺之请,于戒期中讲《律学要略》。
1936年(丙子民国二十五年)57岁春,卧病草庵,数月方愈。5月居鼓浪屿日光岩。年末移居南普陀寺。是年,《清凉歌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1937年丁丑民国二十六年)58岁年初在南普陀寺讲《随机羯磨》。2月在佛教养正院讲《南闽十年之梦影》。3月为厦门市第一届运动大会作会歌。5月应邀至青岛讲律,10月返厦门。岁末赴泉州草庵。
1938年(戊寅民国二十七年)59岁1月31日在草庵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2月19日入泉州。3月2日讲经于承天寺。后赴梅石书院、开元寺、清尘堂及惠安、厦门等处讲经。5月4日,即厦门陷落前数日离厦门至漳州南山寺。冬初至泉州承天寺,后移居温陵养老院。
1939年(己卯民国二十八年)60岁4月入蓬壶毗峰普济寺闭门静修。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书。9月,澳门《觉音月刊》和上诲《佛学半月刊》均出版《弘一法师六秩纪念专刊》。秋末,为《续护生画集》题字并作跋。
1940年(庚辰民国二十九年)61岁春,闭关永春蓬山,谢绝一切往来,专事著述。10月,应请赴南安灵应寺弘法。
1941年(辛巳民国三十年)62岁4月,离灵应寺赴晋江福林寺结夏安居,并讲《律钞宗要》,编《律钞宗要随讲别录》。冬,入泉州百原寺小住,后移居开元寺。岁末返福林寺度岁。
1942年(壬午民国三十一年)63岁2月赴灵瑞山讲经。但弘一提出三约: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请斋。3月回泉州百原寺,后居温陵养老院。7月,在朱子“过化亭”教演出家剃度仪式。8月在开元寺讲《八大人觉经》。10月2日下午身体发热,渐示微疾。10月7日唤妙莲法师抵卧室写遗嘱。10月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4字交妙莲法师。10月13日晚7时45分呼吸少促,8时安样西逝,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http://s4/middle/66dbcbf9ga2cf1cad7163&690
http://s1/middle/66dbcbf9ga2cc4be99a70&690&690
http://s6/middle/66dbcbf9ga2cc4bbbdcb5&690&690
http://s10/middle/66dbcbf9ga2cc4c187d89&690&690
http://s7/middle/66dbcbf9ga2cc4bfa0ee6&690&690
http://s9/middle/66dbcbf9ga2cc4c26b8f8&690&690
http://s1/middle/66dbcbf9ga2cc4c176060&690&690
http://s10/middle/66dbcbf9ga2cc4c094589&690&690
http://s5/middle/66dbcbf9ga2cc4c084004&690&690
http://s1/middle/66dbcbf9ga2cc4c0935c0&690&690
http://s2/middle/66dbcbf9ga2cc4bf8f121&690&690
http://s10/middle/66dbcbf9ga2cc4bdb89b9&690&690
http://s16/middle/66dbcbf9ga2cc4b9e6c9f&690&690
http://s12/middle/66dbcbf9ga2cc4b9d5bcb&690&690
http://s4/middle/66dbcbf9ga2cc4badbca3&690&690
http://s14/middle/66dbcbf9ga2cc4b8f2b1d&690&690
http://s6/middle/66dbcbf9ga2ceef2a36b5&690
http://s10/middle/66dbcbf9ga2ceeff1f609&690
http://s1/middle/66dbcbf9ga2cef099ba30&690
http://s16/middle/66dbcbf9ga2cef13140df&690
http://s1/middle/66dbcbf9ga2cef1d84400&690
http://s3/middle/66dbcbf9g76ae4b7f6fa2&690
http://s2/middle/66dbcbf9ga2cef3901f41&690
http://s4/middle/66dbcbf9ga2cef42bf8d3&690
http://s10/middle/66dbcbf9ga2cef4c5a019&690
http://s10/middle/66dbcbf9ga2cef8294c39&690
http://s6/middle/66dbcbf9ga2cef8a8c4b5&690
http://s12/middle/66dbcbf9ga2cef95a852b&690
http://s9/middle/66dbcbf9ga2cef9de95c8&690
http://s6/middle/66dbcbf9ga2cefa8df915&690
http://s12/middle/66dbcbf9ga2cefb5389cb&690
http://s16/middle/66dbcbf9ga2cefc36ddbf&690
http://s1/middle/66dbcbf9ga2cf1f0e329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