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抽屉原理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2013-05-04 12:46:51)

 

奥数学习常见问题

 

   学习奥数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学习奥数可以锻炼思维,奥数中的思想方法会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用到,学了小学奥数,初中学数学简单;学了初中奥数,高中会相应简单;高中的奥数同样对大学高等数学有帮助。但在奥数学习中有些常见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奥数学起来就简单多了。

  一、家长不是奥数高手,如何配合老师的教学?

  老师们都希望孩子们给听完一次课后,能够回家给家长讲题。这样做有两个好处: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再一次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切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二、孩子在课堂完成作业还不错,但回家做题畏难情绪高,依赖思想严重。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稍许的畏难情绪并没有什么大碍。孩子如果每天都积累一些难题无法解决,时间长了畏难情绪会越来越严重。长期如此就会严重地影响学习。当孩子做题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想办法争取当日解决。我们不怕出现问题,怕的是积累问题。

  三、如何进行各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在头脑中建立奥数的理论体系?

  这个主要是老师的任务。孩子们现在年龄还小学习的时间也短很难建立完整的奥数理论体系。但是作为过来人的老师一定对这些问题有所认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六年级的孩子还是有可能有自己归纳的一套东西的。

  四、奥数对初中学习以至今后的数学学习的具体好处?

  如果单纯的讲奥数,绝对是个好东西。一般人不觉得奥数好是因为一般人学不透。奥数在开拓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方便还是很有用的。把脑袋练的异常聪明,对什么事情没有帮助呢?

  五、题目和知识点割裂严重,不能匹配,不点不会做题,只要点一下就下笔如有神。

  奥数的精髓就在于那个。不是题目和知识点严重割裂,而是我们还没有练出来火眼金睛。道行上我们还需要继续修炼。

  六、奥数学习对孩子思维拓展和今后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奥数学的好的不一定能成为数学家,但是数学家学奥数一定能学得好。

  七、怎样培养孩子学习奥数的兴趣,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现阶段还是需要依靠老师,老师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家长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勇敢面对难题,尽量克服畏难情绪。

  八、小升初阶段奥数的内容和解题总体思路,如何快速提高孩子的奥数成绩,该不该大量的练习做题?

  奥数题难就难在没有整体的解题思路。灵活多变是奥数题的特点。练习题时需要做的,但是要有系统的做,不能每一本书只看前三页。

  九、奥数竞赛的考点有哪些,阅卷规则是怎样的,考试时哪些步骤是必须写的,怎么答题才不丢分?

  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比赛要求都不一样。

  十、奥数不同专题的学习方法,非常规题如何应对,综合题型怎么运用?

  四五年级一般都是在进行专题学习,六年级会学习一些综合性题目。这类题目为多知识点考题,这类题目会成为今后考试的重点。

 

 

逻辑推理

A先生和A太太以及三对夫妻举行了一次家庭晚会。规定每两人最多握手一次,但不和自己的妻子握手。握手完毕,A先生问了每个人(包括他的妻子)握手几次?令他惊讶的是每人答复的数字各不相同。那么A太太握了几次手?

 

    分析:一共是8个人,除了A先生,问的人数共计是7个人,根据握手规定每两人最多握手一次,但不和自己的妻子握手,这样握手次数最多的是6次,最少的是0次,最多有7种不同的情况。而A先生问的结果是:每人答复的数字各不相同。结果正好是7种不同的情况,说明每种情况均存在。

    如图。先来讨论握手次数最多6次的人是谁:如果是A妻,则A妻和其余6人每人握手一次,即这7个人每人至少握手一次,则无握0次手的人,与题设矛盾。说明握6次手的不是A先生的妻子,只能是其余6人中的一人。不妨假设是D,则D必须与除自己的妻子外的所有人都握一次手,也就是说其余每人至少握了一次手,那么握0次手的人只能是D妻。如果握5次手是A妻的话,则A妻必须与BCB’C’各握手一次,则除A外的7人中无握一次手的人,显然不行,故握5次手的人只能是BCB’C’中的一人。不妨设握5次手的人是C,则C必须与AA’BB’握一次手,……依此类推,最后可知:A妻握了3次手。

http://s11/mw690/735e8153tdcfe99db275a&690



 

抽屉原理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做抽屉问题关键是确定 抽屉苹果当题目中出现多个对象时,通常数量较多者为苹果,数量较少者为抽屉 苹果÷抽屉=商……余数,得到的结论为: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商+1)个苹果。

  例如:证明:(1)任意28个人中,至少有3个人的属相相同。(2)要想保证至少4个人的属相相同,至少有几个人?(3)要想保证至少5个人的属相相同,但不能保证有6个人的属相相同,那么总人数应该在什么范围内?

  分析:

  (1)把12种属相看作12个抽屉,28÷122……4,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3个人的属相相同。

  (2)要保证有至少4个人的属相相同,总人数最少为:(4-1×12137(人)

  (3)要保证有5个人的属相相同,总人数最少为:

  (5-1)×12149(人),不能保证有6个人属相相同的最多人数为:(6-1)×1260(人),所以总人数应该在49人到60人的范围内。

 

奥数中年龄问题的解题方法

年龄问题的三大规律:

  1、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年龄都是增加相等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例如: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

  分析: 根据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可以求出到现在每个人长4岁以后的实际年龄和是58+4×4=74(岁)。但现在实际的年龄总和只有73岁,可见家庭成员中最小的一个儿子今年只有3.女儿比儿子大2岁,女儿是3+2=5(岁).现在父母的年龄和是73-3-5=65(岁).又知父母年龄差是3岁,可以求出父母现在的年龄.从四年前到现在全家人的年龄和应为:58+4×4=74(岁),儿子现在的年龄:4-74-73=3(岁),女儿现在的年龄:3+2=5(岁),父亲现在年龄:(73-3-5+3÷2=34(岁)母亲现在年龄: 34-3=31(岁)

 

 

26周乘法和加法原理

操练1

3.由数字12345678可组成多少个:

1)三位数;

2)三位偶数;

3)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

4)百位是8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5)百位是8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

:(1)三位数 个位、十位、百位各有8种可能, 共有8×8×8=512

2)三位偶数 个位只能是2468,共4种可能,十位、百位各有8种可能, 共有4×8×8=256

3)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 个位只能是2468,共4种可能,十位有7种可能,百位有6种可能 共有4×7×6=168

4)百位是8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百位是8,只有1种可能,十位有7种可能,个位有6种可能。 共有1×7×6=42

5)百位是8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 百位是8,只有1种可能,个位只能是2463种可能,十位有6种可能。 共有1×3×6=18

操练2

1.1-1000的自然数中,一共有多少个数字0

一位数: 没有0
二位数: 10,20,30...90 90
三位数: 
个位有0: 100,110,120...990 900
十位有0: 100,101,102..109,200,201...909 900
四位数 100030
加到一起,9+90+90+3=192

2.1500的自然数中,不含数字O1的数有多少个?

个位数有8(2,3,......,9) 两位数有8×8=64个(个位、十位只有8种选择) 三位数应该是3×64=192个,百位只能是234 那么8+64+192=264个。

3.十把钥匙开十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问最多试开多少次,就能把锁和钥匙配起来?

分析:第1把最多试9,9次开出就是对应那把锁,没有开出则是剩下那把没试的锁
同理,2把最多试8
3把最多试7       4把最多试6       5把最多试5      6把最多试4

7把最多试3       8把最多试2       9把最多试1

总的是1+2+3+4+5+6+7+8+9=45

4. 由数字0,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

1、个位为0时,百位是1234中选一个,有4种选法,十位就是1234中剩下3个数选一,是3种选法,所以有4X3=12个;

2、个位为2时,百位是134中选一个,有3种选法,十位是123中剩下的2个数和03个数中选一,也是3种选法,所以有3X3=9个;

3、个位为4时,百位是123中选一个,有3种选法,十位是123中剩下的2个数和03个数中选一,也是3种选法,所以有3X3=9个;

12+9+9=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