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方式主要有四种,要结合儿童的年龄、智力落后程度、家庭条件和训练机构的有无来选用,重在实际效果。
一、家庭方式
家庭方式主要依靠智力障碍儿童的父母进行教育。由社区派出一名受过培训的教师或训练员每周到家中训练一两次,每次1~3小时。训练员一边演示,一边教给孩子的父母如何使用玩具去刺激孩子的感知觉,教孩子看口形学说话,做简单的游戏等。训练员要纠正家长们不正确的教学方法。有的父母采取定期到医院咨询的方法,请教康复计划及教育措施,这也是可取的。家庭干预措施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是语言的、动作的,也可以是社会行为的。对于3岁左右或3岁以下的智力低下儿童,主要采取家庭干预方式,因为他们的生活完全依赖父母照料,不能离开父母。父母是儿童最早、最重要的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由父母自己来教孩子,尤其是教小婴儿,有许多好处。训练员演示教学过程,当着家长的面进行教学,家长掌握了训练方法之后,在家坚持开展融人生活的长期训练,这种方式在我国目前是多数情况。
(一)家庭方式早期干预的优点
在家庭中进行早期干预最适合我国的国情。
(1)孩子不与亲人分离,亲子关系密切。
(2)父母最了解孩子的能力,迫切希望孩子快点进步。
(3)家庭成员,如祖父母、保姆、同住者,也有机会协助家长干预孩子,全家的教学比较容易一致。
(4)可节省学费、交通费和时间。
(5)不需要特殊场地。
(二)家庭方式早期干预的缺点
在家庭中进行早期干预也有一定的缺点。
(1)儿童学习进步取决于家长,如果家长很忙,文化程度不高,社区尚不能派出训练员来教家长如何训练孩子,则孩子的进步就受到影响。
(2)智力落后儿童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家长如果不愿意见到孩子“受苦”,教学就会停顿,或难以坚持下去。
(3)有的家长存在侥幸心理,对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孩子大一点自然会好的,不必坚持按时指导孩子学习,这就会错过训练的最佳时机。
集体方式
集体干预的方式是指儿童不在家里学习,而是到集体环境中接受训练,比如特教幼儿园、特教学校的学前班、医院、康复单位、自行组织的训练小组等。患儿每周去几次,每次2—3小时,或每天4~5小时,由教师或医护人员给他们进行教学和组织集体活动;把能力大致相同的孩子放在一个班里,每班7—8个人;所使用的教学内容与家庭训练很相似,但家长不参与教学,而是由教师、医务人员来教,家长配合。集体训练方式不排斥个别训练。它主要通过“上课”与游戏实施干预,比如语言游戏、体育游戏、感知觉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
(一)集体训练干预方式的优点
集体干预方式优点较多。
(1)由有经验的老师或专业人员指导,教学质量有保障。
(2)有集体学习气氛,有同伴可以互相模仿,有利于学习。
(3)对文化程度较低或不善于教育孩子的家长帮助很大。
(4)在家长工作、学习、家务很忙的时候,由他人教,能保证孩子学习的系统性。
(5)智力低下儿童学习较艰难,但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效果,家长有时做不到,集体训练却能持久。
(6)可以给家长一个短暂的喘息时间,有利于与孩子在一起时更好地教养。
(7)给许多父母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父母们每天接送孩子,彼此有机会认识并交流,有时教学单位召开家长会,更便于他们互相交往、交流经验。
(二)集体训练干预方式的缺点
集体干预方式也存在缺点。
(1)每日接送孩子比较麻烦,有些家长难以长期坚持。
(2)孩子住宿可能影响亲子关系。
(3)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可能不好。
三、家庭与集体相结合的方式
家庭与集体相结合的干预方式是把集体教学与家庭训练结合起来。把集体教学内容在家里重复做,加强训练效果,也加强亲子关系。这种方式把两种方式的优点集中起来了,相对来说它的缺点比较少。目前这种方式较常用。
四、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被特殊教育专家们极力提倡,是把一个轻度或中度智力障碍的儿童安排在普通的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小学校,让他和正常孩子一起生活、学习,另外由辅导老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这种干预方式的优点是,智障儿童不和正常儿童分离,尽
进入社会环境,及时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农村和边远山区最适合这种方式,可以使更多的智力障碍儿童受到教育,保障了他们的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