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
(2011-12-08 14:41:41)
标签:
复习转载杂谈 |
分类: 语文复习一角 |
第一次 复习汉语拼音
一、复习目的:
1、熟读字母表,会正确拼读,掌握标调的方法。
2、认读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
二、重、难点:
1、区别平、翘舌、前后鼻竟母。
2、认识隔音符号。
三、教学过程:
(一)学好汉语拼音,注意以下几点:
1、记住拼音字母表。
2、复习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
3、声母区别平、翘舌。
4、韵母区别前后鼻韵母。
(二)拼读与拼写。
1、声、韵相拼,采用“两拼法”直呼音节。
2、复韵母中,对有介音的长音节,采用“三拼连读法”直呼音节。
3、在拼读音节时,注意每个音节二声调符号。
4、拼写时注意隔音符号。
5、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
6、“y、w”的用法。
(三)作业:
完成提纲中有关“汉语拼音的练习”。
第二次复习汉字
一、复习目的
1、对要求读写的掌握好写法。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要区别清楚。
2、掌握笔画、笔顺规则。
二、重、难点
1、能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2、掌握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汉字的特点和构造。
1、笔画和笔顺。
2、间架结构。
3、偏旁部首。
(二)汉字的音、形、义。
1、区别多音字,特别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2、认清字形,特别是同时在本册课文中出现的形近字。
3、纠正容易多一笔,少一笔的字。
(三)复习查字典方法。
1、知道读音,不懂写法,用音序查字法。
2、知道字形,不会拼读,用部首查字法。
3、独体字、难检字用数笔画查字法。
(四)作业:
复习课生字表。
第三次复习词语
一、复习目的
1、能正确读写学过的词,结合思想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语义。
2、结合语言环境正确辨析近义词和后义词。
3、在理解词的基础上对评语进行逻辑归类。
4、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书面中正确运用。
二、重、难点
1、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读写学过的词。
三、教学过程
(一)词语的读写。
1、抄写、拼读“词语盘点”的词语。
2、听写。
(二)理解词。
1、查阅工具书。
2、分析词素入平。
3、理解句意后理解词义。
4、抓住词语引申义、比喻义理解词义。
5、利用同义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理解。
6、利用反义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理解。
(三)词的逻辑归类、排列。
三种形式:
1、代表同一类事物的归一类。
2、按事物间的从属关系来排列。
3、正确判断各组词的逻辑关系。
例:(1)寒冷对冬天,正如炎热对( )
(2)早晨、黄昏、傍晚、中午(排序)
(3)亚洲、中国、世界、北京(排序)
(4)自行车、铅笔、火车、橡皮、苹果、龙眼(归类)
(四)作业:提纲中“词语”部分。
第四次复习标点符号
一、复习目的
1、认识会用、常用9种标点符号。
2、认识破折号、分号的作用。
二、重、难点
掌握标点正确写法、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书写注意问题:
1、句号、问题、吧号、逗号、冒号、都写在停顿右下方、占一格。
2、书名号、引号的左半边有能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右半边不能能在一行字的开头一格。
3、省略号点六个圆点,占两格,不能分两行写。
(二)认识分号、破折号。
1、分号用在长句中,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短句,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2、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三)、作业:
复习提纲中的练习。
第五次复习句子
一、复习目的
1、掌握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句子。
2、能依照例句或根据要求扩句。
3、会用词语关联词造句。
4、认识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夸张句。
5、修改较明显的病句。
二、重、难点
1、修改病句。
2、能仿照例句或根据要求扩句。
三、教学过程
(一)单句
1、完整的句子包括谁在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
2、扩句
1、不能增添原句基本成分,不能改变句子的成分,不能以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2、添上的词语要与原句搭配得当。
3、基本方法:展开想象和联想,展开描述和补叙。
(二)句式变换和造句。
常见形式:
1、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2、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互换。
(三)含关联词的句子。
1、并列关系。
2、递进关系。
3、转折关系。
4、选择关系。
5、假设关系。
6、条件关系。
7、因果关系。
(四)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词语搭配不当。
4、词序颠倒。
5、重复多余。
6、指代不明。
7、不合事理。
8、前后矛盾。
9、归类不当
(五)理解句子含义。
1、联系上下文。
2、抓关键词。
(六)作业:
提纲中的句子练习。
第六次复习段落
一、复习目的
1、读懂一段话,做到把握大意,理清层次,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2、能把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整理成条理清楚的一段话。
3、能完成按提示修改的有语病的一的一段话。
二、重、难点
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段落与层次。(乱句重组)
1、并列关系。
2、总分关系。
3、因果关系。
4、转折关系。
5、递进关系。
(二)归纳段意。
1、摘句法。
2、归并法:把各层的层意综合归纳成一句简洁的话。
3、归重法:在一段话的几个层次中,有的层次比较主要,有的则是次要的,我们可以抓住重点层次归纳段意。
4、总之,要既简洁又全面,不能遗漏了主要内容。
(三)作业:
提纲中段落练习。
第七次复习阅读
一、复习目的
1、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一篇文章,能正确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能回答问题。
3、能区分文章的主次和详略,区分事物和联想,能集会化合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和外貌等描写对化合物精神和品质所起的作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或片断。
5、读懂适合阅读的书报,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复习过程
(一)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二)理清条理。
(三)感知中心思想。
(四)回答问题。
1、叙述性问题:要以文章内容为依据,回答问题的语言要通顺,条理要清楚,避免前言不搭后语。
2、概括性问题:对短文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3、感想性问题;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五)阅读常识。
1、静、动态。
2、主、次要。
3、过渡。
4、实在事物和联想。
(六)课文背诵。
1、自己复习。
2、小组互查。
3、教师抽查。
(七)作业:
提纲中的阅读练习。
第八次作文
一、复习目的。
1、能根据提供的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2、学会拟定恰当题目。
3、运用好标点。
4、学会修改符号修改。
二、复习过程
(一)审题
1、审清选材范围。
2、审清写作对象。
(二)定中心。
1、要有中心
2、中心要明确,有主红串起材料。
(三)选材料
1、要围绕中心选材。
2、选材要真实,忌胡编乱造。
(四)组织材料
要按一定顺序,确定好详略,分清层次等。
(五)修改作文。
1、使用修改符号。
2、从思想内容着想。
(六)看图作文
1、不要偏离图意。
2、要有丰富的想象。
(七)书信
注意格式要正确,写售口吻要恰当。
(八)作业:
完成提纲中的习作题(任选一题)
一、复习目的:
1、熟读字母表,会正确拼读,掌握标调的方法。
2、认读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
二、重、难点:
1、区别平、翘舌、前后鼻竟母。
2、认识隔音符号。
三、教学过程:
(一)学好汉语拼音,注意以下几点:
1、记住拼音字母表。
2、复习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
3、声母区别平、翘舌。
4、韵母区别前后鼻韵母。
(二)拼读与拼写。
1、声、韵相拼,采用“两拼法”直呼音节。
2、复韵母中,对有介音的长音节,采用“三拼连读法”直呼音节。
3、在拼读音节时,注意每个音节二声调符号。
4、拼写时注意隔音符号。
5、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
6、“y、w”的用法。
(三)作业:
完成提纲中有关“汉语拼音的练习”。
第二次复习汉字
一、复习目的
1、对要求读写的掌握好写法。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要区别清楚。
2、掌握笔画、笔顺规则。
二、重、难点
1、能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2、掌握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汉字的特点和构造。
1、笔画和笔顺。
2、间架结构。
3、偏旁部首。
(二)汉字的音、形、义。
1、区别多音字,特别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2、认清字形,特别是同时在本册课文中出现的形近字。
3、纠正容易多一笔,少一笔的字。
(三)复习查字典方法。
1、知道读音,不懂写法,用音序查字法。
2、知道字形,不会拼读,用部首查字法。
3、独体字、难检字用数笔画查字法。
(四)作业:
复习课生字表。
第三次复习词语
一、复习目的
1、能正确读写学过的词,结合思想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语义。
2、结合语言环境正确辨析近义词和后义词。
3、在理解词的基础上对评语进行逻辑归类。
4、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书面中正确运用。
二、重、难点
1、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读写学过的词。
三、教学过程
(一)词语的读写。
1、抄写、拼读“词语盘点”的词语。
2、听写。
(二)理解词。
1、查阅工具书。
2、分析词素入平。
3、理解句意后理解词义。
4、抓住词语引申义、比喻义理解词义。
5、利用同义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理解。
6、利用反义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理解。
(三)词的逻辑归类、排列。
三种形式:
1、代表同一类事物的归一类。
2、按事物间的从属关系来排列。
3、正确判断各组词的逻辑关系。
例:(1)寒冷对冬天,正如炎热对( )
(2)早晨、黄昏、傍晚、中午(排序)
(3)亚洲、中国、世界、北京(排序)
(4)自行车、铅笔、火车、橡皮、苹果、龙眼(归类)
(四)作业:提纲中“词语”部分。
第四次复习标点符号
一、复习目的
1、认识会用、常用9种标点符号。
2、认识破折号、分号的作用。
二、重、难点
掌握标点正确写法、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书写注意问题:
1、句号、问题、吧号、逗号、冒号、都写在停顿右下方、占一格。
2、书名号、引号的左半边有能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右半边不能能在一行字的开头一格。
3、省略号点六个圆点,占两格,不能分两行写。
(二)认识分号、破折号。
1、分号用在长句中,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短句,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2、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三)、作业:
复习提纲中的练习。
第五次复习句子
一、复习目的
1、掌握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句子。
2、能依照例句或根据要求扩句。
3、会用词语关联词造句。
4、认识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夸张句。
5、修改较明显的病句。
二、重、难点
1、修改病句。
2、能仿照例句或根据要求扩句。
三、教学过程
(一)单句
1、完整的句子包括谁在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
2、扩句
1、不能增添原句基本成分,不能改变句子的成分,不能以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2、添上的词语要与原句搭配得当。
3、基本方法:展开想象和联想,展开描述和补叙。
(二)句式变换和造句。
常见形式:
1、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2、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互换。
(三)含关联词的句子。
1、并列关系。
2、递进关系。
3、转折关系。
4、选择关系。
5、假设关系。
6、条件关系。
7、因果关系。
(四)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词语搭配不当。
4、词序颠倒。
5、重复多余。
6、指代不明。
7、不合事理。
8、前后矛盾。
9、归类不当
(五)理解句子含义。
1、联系上下文。
2、抓关键词。
(六)作业:
提纲中的句子练习。
第六次复习段落
一、复习目的
1、读懂一段话,做到把握大意,理清层次,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2、能把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整理成条理清楚的一段话。
3、能完成按提示修改的有语病的一的一段话。
二、重、难点
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段落与层次。(乱句重组)
1、并列关系。
2、总分关系。
3、因果关系。
4、转折关系。
5、递进关系。
(二)归纳段意。
1、摘句法。
2、归并法:把各层的层意综合归纳成一句简洁的话。
3、归重法:在一段话的几个层次中,有的层次比较主要,有的则是次要的,我们可以抓住重点层次归纳段意。
4、总之,要既简洁又全面,不能遗漏了主要内容。
(三)作业:
提纲中段落练习。
第七次复习阅读
一、复习目的
1、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一篇文章,能正确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能回答问题。
3、能区分文章的主次和详略,区分事物和联想,能集会化合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和外貌等描写对化合物精神和品质所起的作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或片断。
5、读懂适合阅读的书报,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复习过程
(一)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二)理清条理。
(三)感知中心思想。
(四)回答问题。
1、叙述性问题:要以文章内容为依据,回答问题的语言要通顺,条理要清楚,避免前言不搭后语。
2、概括性问题:对短文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3、感想性问题;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五)阅读常识。
1、静、动态。
2、主、次要。
3、过渡。
4、实在事物和联想。
(六)课文背诵。
1、自己复习。
2、小组互查。
3、教师抽查。
(七)作业:
提纲中的阅读练习。
第八次作文
一、复习目的。
1、能根据提供的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2、学会拟定恰当题目。
3、运用好标点。
4、学会修改符号修改。
二、复习过程
(一)审题
1、审清选材范围。
2、审清写作对象。
(二)定中心。
1、要有中心
2、中心要明确,有主红串起材料。
(三)选材料
1、要围绕中心选材。
2、选材要真实,忌胡编乱造。
(四)组织材料
要按一定顺序,确定好详略,分清层次等。
(五)修改作文。
1、使用修改符号。
2、从思想内容着想。
(六)看图作文
1、不要偏离图意。
2、要有丰富的想象。
(七)书信
注意格式要正确,写售口吻要恰当。
(八)作业:
完成提纲中的习作题(任选一题)
后一篇: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第4-6单元